大连市金州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与时俱进,围绕建设经济强区的奋斗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目的,全面落实区人大四届五次会议、经济工作会议和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继续实施"四大战略",深化各项改革,坚持扩大开放,加速结构调整,促进了全区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一、综合 经济总量:初步测算,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亿元,下降3.4%;第二产业增加值91.5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41.5亿元,增长13.1%。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8.0%、63.3%和28.7%。 财政税收:全区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0.76亿元,比上年增长9.7%。完成按所得税改革后国家确定的新口径计算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48亿元,增长15.2%(按原口径计算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5亿元,增长12.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1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社会保障、抚恤及社会福利支出4679万元,增长8.0%;支援农村生产和农业综合开发支出3630万元,增长12.5%;教育事业支出1.16亿元,增长19.5%。全年完成各类税收总额11.3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地税完成4.47亿元,增长13.4%;国税完成6.83亿元,增长5.9%。完成区级税收财力5.08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地税完成3.19亿元,增长19.7%;国税完成1.89亿元,增长7.0%。 二、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规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8.4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7亿元,增长46.0%;更新改造投资1776万元,下降25.3%;房地产开发投资6.6亿元,下降18.3%。 投资构成: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2.4亿元,增长14.3%;第二产业投资13.4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投资12.6亿元,增长3.3%。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8:46.5:45.5调整为8.5:47.2:44.3。 按所有制类型划分,集体经济投资8.95亿元,增长47.3%,占投资总额31.5%;私营经济投资6.71亿元,增长11.5%,占投资总额23.7%;有限责任公司投资5.77亿元,增长154.2%,占投资总额20.4%;中外合资合作经济投资2.36亿元,增长1.6%,占投资总额8.3%。 房地产开发: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6亿元,比上年下降18.3%,其中,住宅投资5.4亿元,下降18.2%。新增固定资产7亿元,下降9.0%。年内房屋施工面积88.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5.2万平方米,竣工率39.7%。全年商品房销售额4亿元,下降20.0%,销售面积22.7万平方米,下降17.5%,其中,住宅销售额2.9亿元,下降25.6%,销售面积19.6万平方米,下降18.3%。 三、外经外贸、旅游 利用外资:全年批准利用外资项目89个,其中,合同外资额超过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3个。签订合同外资总额2785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5%,实际使用外资额870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5%。到年末,全区已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额64627万美元。 对外贸易:完成出口创汇额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服装类8392万美元,增长1.0%;木制品类7850万美元,增长32.0%;海产品类7015万美元,增长13.1%;食品类5084万美元,增长44.8%;轻工类2702万美元,增长32.4%。全区已有63家企业获得了进出口自营权。 旅游:年内,接待国内外游客116.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2%,其中,海外游客1.83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到年末,全区有涉外旅游饭店6家,旅行社3家。全年旅游设施投资9100万元。对大黑山景区的点将台、唐王殿、胜水寺下院、关门寨、卑沙城等一批旅游景点进行了重建、扩建、修复。金渤海岸旅游渡假区在进一步完善二期总体规划和各功能区规划的同时,引进大庆客商投资在大魏家后石兴建旅游渡假区。副督统衙门经重建后已对游客开放。开辟了金州生态旅游线和开通了"金旅在线"旅游网。举办了第十四届大连赏槐会开幕式。 四、农业 全区完成不变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亿元,比上年下降3.7%,其中,农业产值3.55亿元,下降28.7%;畜牧业产值5.9亿元,增长2.9%;渔业产值8.5亿元,增长6.7%。 农产品产量:全区粮豆总产量6.63万吨,比上年下降38.5%,其中,玉米产量5.6万吨,下降38.6%。蔬菜总产量42.3万吨,比上年下降13.3%。水果总产量3.2万吨,比上年下降2.0%,其中,苹果产量1.7万吨,下降20.3%。肉类总产量5.2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禽蛋产量3.12万吨,比上年下降2.5%。奶类产量2.75万吨,比上年增长8.9%。 林业:全区共植树362万株。完成退耕还林2.5万亩,完成国家荒山造林2万亩;建设登沙河至三十里堡三道湾绿色屏障16公里,栽树41万株;绿化区级公路11条、30公里,植树85万株;绿化河流7条、18公里;完成沈大高速公路两翼绿化带建设工程6项、面积2800亩;完善提高海防林带7处、面积2300亩;新建园林式村庄20个,花园式单位95个。 渔业:完成水产品总产量20.05万吨,比上年增长1.4%,其中海洋捕捞产量7.93万吨,下降2.8%;海水养殖产量12.08万吨,增长4.3%。全区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5.8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5.1万亩,占95%以上。年末,全区拥有各类机动渔船2022艘,比上年增加55艘。水产品加工企业44个,年加工能力达到6.7万吨。到年末,全区陆地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其中,年内新增1万平方米。深水大网箱养鱼达到12个网箱。 农业园区:全区已规划并启动建设各类农业园区22个,其中,国家级园区1个,省级园区3个,市级园区1个,乡镇级园区18个,规划总面积15.2万亩,其中,陆地面积11.1万亩。到年末,实际开发总面积5.89万亩,已有96个项目落户园区。 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年内,全区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216个。建立了10个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引进推广新农具529台(件)。 农业机械化:到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4.56万千瓦,全年完成机翻地30.77万亩,机播种23.3万亩,药剂锄草10万亩。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区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1.86亿元,完成各类农建工程693项,其中重点骨干工程83项。建蓄水平塘25座,立轴闸2座,大型钢板闸1座;打深井35眼,大口井43眼,小口井102眼;拦河截潜14处;新增灌溉面积1.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8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