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青羊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区域商业网点趋于合理,亮点频现。2008年,全区依据中心城区发展特点,为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的各项发展战略均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71.9%。2008年全区各大中型商业网点如太平洋百货、麦德龙、好又多、百安居、西单商场、创美家居、东方家园青松店、赛格数码广场、讯捷通讯、乐宾百货等连锁大卖场等均有良好的销售业绩。龙翔通讯、领跑体育、人人乐新店等大型商场的如期开张,开创了新的发展前景。尤其是以四川中达、成都中达、上海大众申蓉、新奥通、通海汽车等为代表的汽车销售公司,以突出的表现成为了全区零售额贡献较大的生力军。 会展经济彰显活力。2008年,全区成功主、承办了“第二届成都国际通讯节”、“2008成都国际美食旅游节开幕式”、“成都青羊贸易对接洽谈会”、“爱成都,爱生活”—2008成都购物节活动等,参加了“第九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组织召开了“青蒲工贸对界洽谈会”。通过成功举办一系列节会活动,既提升了青羊的知名度,又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上升。 六、对内对外开放 根据推进试验区建设总体发展思路,全区积极引进新型都市工业、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产业集群。“5.12”特大地震灾害后,按照区委、区政府“目标不变,任务不减”的要求,采取“保平稳较快增长,促转型升级”的应对措施,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强化企业在青羊投资发展的信心,赢得了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同时全区创新思路,打破传统模式,引进各类专业人才作为政府雇员充实招商队伍,逐步形成“招商工作专业化,项目管理科学化”的招商工作新局面。通过转变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畅通招商网络,着力发展产业链招商、品牌招商、委托招商等新模式,招商引资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全年全区共引进国内市外资金58.6亿元;引进到位外资62068万美元,同比增长39.86%;外贸出口总额为62915万美元,同比增长61.93%。 七、交通运输业 交通设施建设继续完善。立足综合交通规划,着眼统筹全区道路建设,进一步加快路网建设步伐,加强道路养护管理。2008年末,全区公路总里程达195.5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81.71公里。全年货物运输量967万吨,同比增长14.44%;全年货物周转量27177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4.97%。 八、财政 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9.36亿元,同比增长13.62%,其中,地方税收实现11.91亿元,同比增长13.2%。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0.86亿元,同比增长38.8%,重点保障教育、科技、计生法定增长,同时进一步加大了民生投入和文明城市创建,大力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统筹城乡发展。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全区认真贯彻省、市政府“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坚持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围绕优二强三,富民惠民,实施“科技资源整合、创新环境建设、科技服务民生”三项重点工程,有力推动了全区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2008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6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34.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72.72%;全年专利申请数1511件,比去年增长23.85%。2008年,政府科技投入力度明显增强,区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共计4331万元,其中:技术研究与开发3512万元,占财政预算支出的1.68%。2008年,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力进一步提升,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首次突破百亿,经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批准,青羊区被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授予“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随着一大批高科技项目的实施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支生力军已逐步成为我区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008年,全区紧紧围绕“从教育均衡化迈向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事业发展,确保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更公平的优质教育资源,确保了教育事业保持领先。2008年,青羊区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一等奖”。年末,全区拥有普通中小学校49所,在校学生60488人,专任教师349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2008年,全区教育体系进一步改革,一是实行“中介评价”创新管理机制,形成了“政府为主办学、学校自主管理、中介优质服务”的教育发展新格局,进一步理顺了政府、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办、管、评教育分离联动机制;二是深化“岗位薪酬”制改革,实行“按需设岗,竞争上岗,以岗定酬,按岗分配”的原则,大大激发了教师潜能;三是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步伐,青羊积极申请成为全市现代化实验区,成飞中学、石室联中、泡桐树小学申报成为成都市首批现代化验收学校。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08年,全区以“全国城乡统筹公共文化试验区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为抓手,抓重点凸显特色,求创新促进发展,在全面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奋力推进文化旅游资源大区向文化旅游经济强区转变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青羊文化实验”。全区在深入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实践中,全面实施“特色文化人才、特色文化队伍、特色文化活动、特色文化社区、特殊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以区域内“六大公园、八大广场”为载体的大型广场文化活动展演已在全区形成机制;全力实施特色文化社区目标建设;利用区内的“连萧”、“肉莲花”、“银丝花技艺”等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非遗”文化产业链的扩张和发展;结合青羊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精心打造了“宽窄巷子”、“文殊坊”、“琴台路”、“锦绣工场”等文化旅游特色街区。 2008年,全区图书馆馆藏图书量达17.48万册。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2008年,全区卫生事业取得了较好成绩:社区卫生内涵深度提升,成功接待全国社区中医药服务经验交流大会的现场参观,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受到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的高度称赞;公共卫生效能深度提升木船染病防控、餐饮业公示制试点和量化分级管理卓有成效;专科医院建设水平深度提升,打造精品化医院初见成效。2008年,青羊区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区,被卫生部表彰为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先进集体。全区三大指标稳步提升,人均期望寿命达77.23岁,孕产妇死亡率为0.28‰,婴儿死亡率为6.99‰。初步实现了全区城乡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满覆盖,年末全区共有医院、卫生院38个,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8900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6501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