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金牛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4 成都市金牛区统计局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和区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城乡一体化、产业发展、城市管理、和谐社会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双创工作取得重大成效,为“十一五”的顺利启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城郊结合部、旧城区的环境整治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投资软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与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

一、综合

据初步统计,2006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19321万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4688万元,比上年下降23.4%;第二产业1174210万元,比上年增长19%;第三产业1940423万元,比上年增长11.5%。三次产业比重为0.2:37.6:62.2。

2006年全区全社会从业人员49.21万人,其中第一产业0.74万人,第二产业15.68万人,第三产业32.79万人。

2006年,全区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37.3亿元,高居全市榜首。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2.63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其中:地方税收9.6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继续位居五城区第一,全市第二。财政支出16.20亿元,比上年增长24.3%。

二、农业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城乡一体化深入推进,传统农业经济进一步萎缩。2006年,全区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0.47亿元,比上年下降23.4%。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026公顷,比上年减少12公顷。大部分农产品产量继续大幅度下降:粮食产量6103吨,比上年下降3.2%,蔬菜产量30172吨,比上年下降16.2%,肉类产量3764吨,比上年下降10.3%,淡水鱼产量220吨,比上年下降45.5%,出栏肥猪46998头比上年下降6.8%。

三、工业和建筑业

以“加快产业发展年”为契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夯实工业载体,发展优势产业,壮大工业实力,为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2006年,全区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78.07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99.86亿元,比上年增长33.9%;实现增加值63.70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实现销售收入173.11亿元,利润10.43亿元。工业投资22.3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13.6%。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光缆产量232591芯千米,比上年增长7.3%,中成药产量1155吨,比上年增长5.0%,饼干产量5131吨,比上年增长51.2%,酒类产量2763千升,比上年增长47.6%,起重设备产量14453吨,比上年增长8.7%。

金牛高科技园区产业调整成效明显,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5.28亿元,比上年增长49.0%,实现利润总额6.36亿元,比上年增长37.9%。园区集聚效益进一步增强,工业园区集中度达到68.9%。

进一步加大基本建设投资,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9.35亿元,比上年增长9%,资质以上建筑业实现总产值207.91亿元,比上年增长4.7%。

四、固定资产投资

深入推进“产业发展年”各项工作,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06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4.95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其中用于基本建设方面的投资67.16亿元,比上年增长26.1%,技术改造投资16.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房地产完成投资额80.89亿元,比上年增长42.9%;商品房空置面积16.5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下降47.7%;商品房施工面积323.6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4.5%;商品房竣工面积52.2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6.8%;商品房销售面积76.1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5.6%;商品房销售额35.19亿元,比上年下降50.6%。

五、商贸和住宿餐饮业

2006年,我区充分利用城区商业资源,增强城区商业聚合功能,扩大商业辐射面,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餐饮休闲与都市旅游的互动发展得到强化,餐饮休闲娱乐业的品味、档次和文化内涵有效提升,餐饮休闲品牌逐步壮大。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0.48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47.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0%,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2.57亿元,比上年增长9.8%。

重点调查批零贸易业实现销售收入541.04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家电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4.92亿元,增长13.0%,医药行业65.94亿元,增长18.3%,汽车行业43.38亿元,增长26.8%,钢材行业272.02亿元,增长26.8%。重点调查住宿餐饮业实现销售收入14.94亿元,比上年增长41.37%。

六、旅游

我区星级以上宾馆22家(含金牛宾馆);农家乐、度假村(区)24家;景区(点)5处。全年共接待游客246.4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241.62万人次,入境游客4.78万人次。入境游客中台湾地区游客21206人次;澳门地区游客3017人次;香港地区游客6279人次;外国游客17291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22.44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1.76亿元,外汇收入877.85万美元。

七、对外经济

2006年,全区强化主动出击、深化协调服务、充实项目储备、深化外贸服务、夯实基础工作,内外资招商成绩突出。共引进内外资项目共1754个,引进到位内资122.06亿元,同比增长77.2%,引进市外内资62.24亿元,同比增长92.3%;引进外资项目27个,全年合同利用外资3.42亿美元,同比增长41.0%;实际使用外资2.83亿美元,居五城区第一,同比增长117.5%;全区外贸出口已遍布10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达4.91亿美元,同比增长63.2%。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大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力度,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稳步提高。

2006年,全区共有中小学85所,其中:小学56所,普通中学26所,职业中学3所;幼儿园123所,其中:教育部门办园7所,其他部门办园23所,集体办园15所,民办园78所;全区共有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所,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5所,成都市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成都市义务教育示范校3所,省示范幼儿园2所。全区共有在校中小学生108111人,其中:小学生63877人,初中生26334人,普高生11368人,职高生6532人;在园幼儿2114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在职教职工6659人,其中专任教师5151人。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9.5%、99.4%、92.7%,小学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89.7%,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