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锦江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克服特大地震、金融危机等严竣挑战,着力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现代服务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等重点工作,取得了改革发展、抗震救灾、维护稳定的重大胜利,不断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结构调整成效显现,统筹发展态势良好,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民生保障力度加大,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综合 国民经济发展平稳,产业结构优化。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3.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8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9.16亿元,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233.0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5%、11.1%和13.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2∶34.8∶65调整为0.3∶27.6∶72.1;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达到-0.1:24.6:75.5。按常住人口计算,我区人均GDP达47958元,同比增长16.5%。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4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06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的14.2%,较上年提高 2.5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58.13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0.02亿元,同比下降46.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1.03亿元,同比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7.07亿元,同比增长17.7%。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48.9%,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 二、农业 试验区建设纵深推进。创新农村产权制度。按照“大统筹、大集中、大流转”的思路,明晰农村产权,改革过去农村产权不清晰的状况;推进土地流转,改革过去农村生产要素不流动的状况;完善基层治理,大力推进土地利用集约化、农村经济集体化、农民居住社区化,农民收入多元化和城乡管理一体化。全面完成“198”区域26369.5亩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和颁证,建全农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办法,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公开挂牌出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迈出城乡建设用地“同地同价”第一步。全面撤销涉农街道村建制,按城市社区标准成立社区居委会,推动村级管理向社区管理转变,建立起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自治、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的运行模式;开展社区治理机制改革试点,推进政企分离、政社分离,全面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农民收入继续增加,2008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0349元,同比增长21.1%。 三、服务业、商贸和招商引资 现代服务业先导优势聚集。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大力推进城市低洼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在“阳光拆迁”基础上采取“模拟拆迁”等方式,完成拆迁25.19万㎡,拆迁安置3638户。2008年征后实施工作共启动实施4000余亩。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施试验区重大项目182项,天府时代广场、仁恒置地广场、航天科技大厦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成都百货大楼、铁狮门等一批新建项目开工建设。重点产业领域加快发展。编制《东大街产业发展规划》、《总部经济发展规划》、《专业服务发展规划》。全年新增加各类地区总部及分支机构55家,新增商业商务楼宇7.6万平方米。引导和推动土地、人才、资金等各类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集聚。成功举办了“锦江—世界500强企业座谈会”、成功举办了“2008年首届中国成都东大街金融博览会暨2008首届成都金融街论坛”、“锦江时尚周”等节会活动,组建金融街企业家协会。“红星路35号”文化创意产业园成功开园,文化市场繁荣稳定,健康发展。消费市场快速发展。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59亿元,增长22%,比上年增速提高4.3个百分点,增幅创下近五年来最高。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全市率先组团出省招商,在上海、北京、香港等地多次举办项目推介和投资座谈会,组织境内外企业签订总额126.5亿元的投资协议。大力实施招大引强战略,瞄准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和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企业,引进中怡保险经纪、丰田通商株式会社、雪佛龙等10家世界500强企业,引进民安保险、泰康人寿、华泰保险等金融机构24家,引进现代服务业企业509家。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先导区”工作目标,全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共新办外商投资企业30家,引进市外资金66.98亿元;合同外资达到8505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5482万美元,出口创汇58182万美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 2008年,我区坚持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实施“全域锦江”理念,狠抓项目开工促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我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投资在一些新开工项目支持下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翡翠城项目、攀成钢拆迁项目、“198”区域土地整理项目、锦城逸景项目、国际金融中心项目、红星路商业广场项目等工程投资额较大,保证了我区投资在金融危机和“5.12”地震大环境的影响下总体发展趋势良好。全年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263.6亿元,同比增长22.9%,较去年同期上升5.54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17亿元,同比增长26.8%;改建和技术改造完成投资18.2亿元,同比增长22.2%;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28.4亿元,同比增长19.6%。工业投资完成16.4亿元,同比下降6.2%。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2008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8.66亿元,同比增长27.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6.93亿元,同比增长20.2%。 五、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得到提升。圆满完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任务,城市整体文明水平得到提高,城区面貌和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观;开展创全市“最清洁城区”活动,投入2.13亿元用于老旧院落整治、扬尘治理、道路整治和生态建设。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效。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对街道、社区院落和农贸市场的清扫保洁整治力度,强化大气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对所有道路、运渣车辆、闲置土地等实行了动态整治,降低扬尘污染,开展燃煤整治专项行动和三环路沿线生态建设工程。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实施总量减排,全面开展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幼儿园)、生态小区、生态村创建活动,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切实改善辖区环境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