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金牛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4 成都市金牛区统计局

2005年是“十五”计划收尾之年,也是我区经济社会取得出色成绩的一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区委四届四次、五次全会要求,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项目年”运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据初步统计,2005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75081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6018万元,比上年下降49.6%;第二产业970727万元,比上年增长24.6%;第三产业1698336万元,比上年增长10.7%。

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涉农社区,农民增收难度依然很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经济运行质量有待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不够强,优势企业对全区经济的带动作用有待增强。

一、第一产业

农业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逐步推进,涉农社区大面积拆迁,我区传统农业经济逐步萎缩。全区农业增加值继续呈现大幅下降趋势。2005年,全区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6018万元,比上年下降49.6%。在第一产业增加值中,农业增加值3637万元,畜牧业增加值2115万元,渔业增加值116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50万元。
大部分农产品产量均有较大程度的下降。

二、第二产业

工业

加快工业载体建设步伐,完善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西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北区起步园粗见雏形,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相继开工和投产。工业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服务企业水平不断提高,专利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得到有效利用,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步伐加快,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

2005年,全区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616800万元,比上年增长29.1%。其中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507527万元,比上年增长42.5%;增加值491600万元,比上年增长36.5%;销售收入1241640万元,比上年增长31.6%。

建筑业

进一步加大基本建设投资,建筑业稳步增长。2005年,全区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53927万元,比上年增长16.7%。

三、第三产业

依托项目带动发展,全区第三产业提质增效。量力钢材、万贯金府机电等重点物流项目快速推进,摩尔百盛、易初莲花相继开业。两河城市森林顺利开园,天回银杏园景区建设加紧实施。2005年,首届中国西部五金机电博览会和中国成都国际美食节等大型展会在我区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全区商贸增长,同时也为我区经济聚集了人气,创造了新的商机。金府机电大世界、“一品天下”美食商业步行街和美食大本营品牌名扬全市,进一步提升了我区对外的知名度。

商业、饮食业、服务业

2005年,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4.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贸易业实现75.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住宿、餐饮业实现14亿元,比上年增长34.2%。我区成功举办首届中国西部五金机电博览会,实现成交额12亿元;圆满完成2005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主会场活动,人流量达150余万人次,实现直接经营收入1200余万元;

房地产业

2005年,全区房地产完成投资额695098元,比上年增长29.26%;商品房施工面积4284937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28%;商品房竣工面积710548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9.99%;商品房销售面积171145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32%;商品房销售额712159万元,比上年增长44.66%;商品房空置面积31653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2.92%。

财政

完善财政保障机制,有力推动了全区重大产业化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的顺利建设;进一步完善街道财政管理体制,街道属地管理职能发挥更加充分,确保全区财政收入按进度均衡入库。2005年,全区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7.5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1625万元,比上年增长38.1%,其中:地方税收7315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列五城区第一,全市第二。财政支出130325万元,比上年增长28.3%。

科学技术

紧抓科技成果转化和工业经济运行主线,努力提高科技对工业经济的贡献。全区高新企业新增6家,总数达到61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科技成果转化,年内实施各类科技计划63项,实现产值8.1亿元,创利税1.05亿元。共有54项科技创新种子资金立项,资助资金350万元,将带动企业创新投入达4.1亿元。

大力实施专利战略,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安排68万元专利转化资金对汇源光通信等企业的18个专利转化项目进行了无偿资助。

完成“中国—欧盟环境管理合作计划”地方与城市发展专题的“金牛区可持续发展社区综合管理”项目,形成了《金牛区可持续发展社区综合管理项目成果汇编》和《金牛区可持续发展社区综合管理项目总体报告》,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欧盟可持续发展分论坛”上,我区就“金牛区可持续发展社区综合管理项目”成果和经验进行了交流发言,得到欧盟专家及国家科技部的肯定。参与策划和组织了在我区隆重召开的“中国—欧盟环境管理合作计划可持续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国际研讨会”。

教育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大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力度,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稳步提高。
2005年,全区共有中小学80所,其中:小学61所,普通中学17所,职业中学2所;幼儿园128所,其中:教育部门办园7所,其他部门办园22所,集体办园19所,民办园80所;全区共有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4所、成都市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成都市义务教育示范校3所,省示范幼儿园2所。全区共有在校中小学生85078人,其中:小学生57828人,初中生17558人,普高生8672人,职高生1020人;在园幼儿2438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在职教职工4936人,其中专任教师3931人。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9.2%、99.0%、90.1%,小学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87.8%,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69.9%。

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

区图书馆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一级馆”,总藏书量达12.5万册;举办了“金牛区首届金牛杯少儿书画大赛”;推出了群口快板《和谐金牛》、曲艺说唱《名字叫党员》等优秀作品;文学性季刊《锦西文化》已出刊四期;舞蹈《云朵上的阿都》在全国“四进社区”展演中获四川省唯一的全国金奖,并获得全省唯一的全国组织工作奖;共巡查文保单位和文物点100余次,建立了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对全区文化市场组织检查616次,检查文化新闻出版经营单位2977户(家),收缴违法音像制品40万余张、图书4万余册、电子出版物1.5万余盘,保存网吧电脑设备等150余台,受理举报286件,立案处罚37件,吊销许可证2个,组织销毁非法音像制品13万余张,非法图书6.7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