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金牛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4 成都市金牛区统计局

金牛有线电视台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编发播出新闻1700余条,完成外宣488条,其中上中央电视台24条、四川电视台111条,充分发挥了党委、政府的喉舌作用,并再次成功完成节目改版。光纤网络已覆盖全区所有街道和农村,开通包括中央、省、市电视台49个频道49套节目,拥有用户20多万户,观众达数十万人。全区全年新发展光纤、有线电视用户7500多户。

卫生

进一步转变医疗服务模式,健全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完成了全区39个村的卫生医疗站规范化建设,大力开展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至2005年末,共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个。全区有医疗机构88个,床位5325张,诊疗病人299万人次。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950人,其中:执业医师1811人,执业助理医师152人,注册护士1778人。甲类传染病发病率为0.1/10万,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299.54/10万,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46.59/10万。

环境保护

全区ISO14001体系运行圆满通过2005年度的监督审核,对52个成员单位的100余名联络员进行了ISO14001体系2004版新标准培训,安排部署并全面完成了全区ISO14001体系运行所涉及的各项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全区环境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巩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果,加强日常环境监管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完成了工业企业污染源专项调查、水环境污染专项调查,对全区160家工业污染企业进行了普查,制作了《金牛区企业污染源现状分布图》,收集区域内各类污染的情况并形成书面报告,对蜂窝煤炉灶和燃煤锅炉全部予以取缔,整治率达100%。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了API指数低于100的天数大于80%目标要求。

在加强城市管理方面,将整治重点放在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污染的整治及对建筑工地的日常管理上,共查处各类环境纠纷案件324件,投诉人满意率达100%;对杨泗堰沿线的生活污水实施了引入三环路污水管网工程,持续开展了改善凤凰河水质状况等环保专项工程;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开展了对全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情况的专项清查活动;对“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进行了清理;巩固了噪控、烟控区,全区噪控区覆盖率已达72%,烟控区的覆盖率仍为100%;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95%以上,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率大于90%。

体育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始终围绕实现“三个全面接轨”及“巩固和发展全国体育先进县成果,推进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进程”的目标,为全区广大社区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体育服务。

组队参加2005年锦江龙舟邀请赛,获龙舟赛第一名,彩船展示第一名;认真开展体育进社区活动,全年完成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继续教育培训838人;牵头组织全区比赛20余次,有7000余人参加各项赛事,承办各种赛事29次;对5所幼儿园及1所小学进行国民体质测试;全年新建全民健身路径16条,安装全民健身器材200余件,全民健身路径覆盖率达到了100%;在学校体育方面,全年共有12万人次学生参加“七大体育活动”,均获市上一等奖。

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

积极引入国际行政管理先进理念,不断推进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我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五城区样板。

通过ISO9001、OHSAS18001体系认证和ISO14001体系年度监督审核,成为全国首家整体实施“三标”认证的区(县)政府;构建了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基本体系,编制政府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公共服务手册,加大招投标、政府采购、集中收付管理和审计监督力度,全年节约财政性资金8000余万元;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项目由202项减少到95项;构建重大行政决策专家支持系统,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咨询作用,实施重大行政决策公示听证制,向公众开放区政府常务会;构建完善区政务服务中心、街道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三级便民服务平台;在全市率先推行并联审批,精简压缩流程100余项;大力开展“四学一统一”活动,公务员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政府形象得到提升。

五、对外开放

强化项目包装推介,招大引强再创新高。坚持整体联动,包装推介项目,拓展招商领域,先后20余次赴沿海发达地区、东南亚、欧洲等地“走出去”招商,香港、新加坡金牛地产项目推介等招商活动反响热烈。2005年,全区引进内资项目1541个,上亿元内资项目15个,引进到位内资68.92亿元,同比增长14.6%;引进市外内资32.4亿元,同比增长11.8%;引进外资项目21个,5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1个,全年合同使用外资2.4亿美元,同比增长244.4%;实际使用外资1.30亿美元,居五城区第一,同比增长250.1%;出口创汇3.01亿元,同比增长105.7%。成功引进投资额达30亿元的华侨城和菲律宾顶峰集团、新加坡嘉隆利等一批重大项目。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市政建设

紧紧抓住全市项目年的契机,按照“充满信心抓项目,抓好项目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投资建设项目得到长足发展。2005年,全区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区项目)138.28亿元,比上年增长51%。

加强全区规划管理,搞好监督检查,发放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3546份,编制完成《“新居工程”定点规划》和《非城市建设用地“三个集中”建设规划》,全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开工建设100多万平方米;完成成都国际美食旅游节开幕式主要道路和相关附属工程建设;完成迎宾大道、蜀汉路等7条景观廊道的建设;在全区21条道路增设了道路无障碍设施。

全区绿地面积1871.0031公顷,绿地率33.6%(按建成区面积55.64平方公里计算),绿化覆盖面积2042.066公顷,绿化覆盖率36.4%(按建成区面积55.64平方公里计算);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57.2034公顷,人均公共绿地8.38平方米(按我区城镇户籍人口66.489万人计算)。全区共建小游园、小广场15个,建设总面积29457平方米;两河城市森林运管中心和两河城市森林艺术馆、“金牛史话”雕塑墙、公园入口广场、公园环路景观林带、淳风漱玉湖已建设完工,并于2005年10月1日正式开园,基本形成200公顷景区的接待能力;完成天回银杏园建设,共栽植银杏15165株,目前栽植成活率达98%,面积为24.64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