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锦江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锦江区统计局 2005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三最”和“八区”建设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狠抓“项目年”的各项工作,不断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势头。 一、综合 全区经济总量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05年,全区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1.9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68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为9.31%,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200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24亿元,比上年增长15%,增速居五城区第一位。按常住人口计算,我区人均GDP达4246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85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83.29亿元,增长26.1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44.8亿元,增长%。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04年0.8:36:63.2调整为0.36:38:61。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区民营企业有户,占全区企业总数的%,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86.5亿元,增长20.7%,民营经济占GDP比重为36.97%,比上年减少3.93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2005年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取得成绩的一年,围绕“五朵金花”打造,成功推出了江家菜地、荷塘月色和东篱菊园艺术村,随着“五朵金花”相继绽放,全年实现农业产值1.2亿元,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32元,比去年增长1221元,位居五城区第一位,增长19%。大力发展“精品无公害蔬菜”等精品农业,都市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打造花卉、蔬菜两大品牌,全年花卉播种面积达12113亩,实现花卉产值6705万元,比去年增长8.7%,精品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26542亩,产量达36236吨。2005年来,全区实有耕地面积17052亩,农村劳动力25094人。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区有年产值5000万以上企业有6家。 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按照亮化、美化、洁化、生态化的标准,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荷塘月色等三座污水处理站并铺设了相应管网,改造农房1142户,建成乡村道路22公里,建成集中安置房1.4万平方米。全年农村用电量达6359万千瓦时。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622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2005年,全区围绕发展新型工业为主导产业,加大土地管理力度,使园区内土地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优势项目集中,有效拓展了产业发展平台,“一区四园”的新型工业发展格局的形成,使我区工业经济规模跨入各区(市)县前列,总量跃居全市第一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0.99亿元,比上年增长26.9%。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3.46亿元,比去年增长5.18%,产品销售收入193.85亿元,增长12.41%,产销率达%。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0.91亿元,比上年增长33.44%,企业亏损额0.50亿元。 建筑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1.7亿元,比上年增长53%。 四、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今年以来,我区围绕着“项目年”工作,加快了旧城改造步伐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成都财富中心项目、群光百货、王府井百货A座工程进展顺利;第一商业广场项目、康郡城项目、城乡一体化项目“荷塘月色”、“东篱菊园”已顺利完成。这些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了我区固定资产投入的快速增长。2005年,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入总量达142.16亿元,比上年增长57%,总量居全市第一位,创历史新高。工业、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三大增长点共同推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9.3亿元,增长98%,其投资总量占全社会投资总增量的49%。 五、商贸和招商引资 消费需求平稳增长。全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1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总量保持五城区第一位,占全市的19.33%。从行业来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围绕“项目年”工作目标,立足重点资源和重点项目,深入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强化招大引强,全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引进外资达33.81亿元,比上年增长97.1%;合同外资完成35786万美元,同比增长65.2%,实际使用外资21350万美元,同比增长112.8%。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对全区未实施雨污分流的排水户进行了分流改造;对区域内74条街道的路面进行了硬化处理;完成了13公里的城乡道路建设和2座危桥改造。对575户危旧房屋进行了拆迁,拆迁面积达3万平方米。对大慈寺4、5号院进行了新建和修复建设。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完成了上东大街等22条街道容貌整治和“一片三线”城区光彩工程建设,拆除违章建筑20万平方米。围绕创建全国园林城市和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实施了2.5万平方米小广场和邮票式绿化建设及7条景观廊道打造工作,顺利通过了市政府验收。 环境整治力度加大。
七、教育、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005年我区中小学校累计45所,其中:小学30所、中学12所,幼儿园3所。全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在校小学生23408人,毕业升学率100%;中学生在校4840人,普及毕业率100%。专任教师达1847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1395人,中学教师452人。做好农民子女入学工作,全面实施帮困肋学。农民子女入学人数达4136人,免经费共计110.59万元。 科学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安排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904万元,组织申报市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44项,其中:国家省级重点科技项目9项;区级重点科技项目45项。完成了成都诺迪康制药有限公司等4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优质肉兔生产配套技术推广”等7个项目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加快建设科技产业化环境科技成果转移扩散基地建设,到2005年底,锦江火炬孵化园一期近60000平方米已封顶。 八、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民政事业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保险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区已参保农民人数达11702人,其中“5060”人员参保率达100%;已征地农转非人员中已办理参保手续并交缴相关费用的有10007人,新型合作医疗参保36962人,参保率100%。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4300人;向下岗失业和失地农民提供免费职业介绍人次9000人次;创业培训人数500人。全面开展“家庭创业”活动,新增家庭创业项目840个,1760人通过“家庭创业”实现了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