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黄陂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富裕黄陂、和谐黄陂、生态黄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圆满完成了全年及“十五”计划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全年完成生产总值88.1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07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32.27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28.84,增长13.5%。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3.5%,房地产业增长15.3%。居民服务、技术服务等其他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增加值6.99亿元,增长16.0%,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 物价涨幅稳步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3%,涨幅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1.5%,衣着类价格上涨0.3%,居住类价格上涨6.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332个,劳动力市场推荐从业人员就业成功人数7431人(次),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011人。 二、农业 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7.0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0%。粮食总产量42.19万吨,比上年增产2.65万吨,增长6.7%;棉花产量3007吨,比上年增产346吨,增长13.0%;油料总产量6.84万吨,比上年增产0.41万吨,增长6.4%。 生态林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年造林面积2245公顷,增长6.4%;当年育苗面积175公顷,幼林抚育面积2603公顷,退耕还林面积133公顷,封山育林2.3万公顷。 畜牧、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全年生猪出栏68.58万头,增长6.2%;家禽出笼1303.84万只,增长2.0%;肉类总产量9.99万吨,增长13.4%;水产品产量5.8万吨,增长3.6%。农村用电量49275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6.4%;化肥使用量5.27万吨,增长19.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值21.4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0.98亿元。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36.46亿元,增长25.5%。其中,轻工业产值12.76亿元,增长17.3%;重工业产值23.70亿元,增长30.4%。从经济类型情况看,国有企业产值5.18亿元,增长91.6%;集体企业产值0.63亿元,减少58.9%;股份合作企业产值0.14亿元,减少69.2%;股份制企业产值29.09亿元,增长76.7%;外商及港台企业产值0.62亿元,减少3.8%。 工业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35.18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4.5,比上年提高27.3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及增幅均为近几年来最好水平。工业企业利润总额9081万元,比上年增长78.1%。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0.8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95.93万平方米,增长84.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34.32万平方米,增长104.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8.42亿元,增长27.2%,50万元以上项目共投资25.84亿元。按行业分,农林牧渔业1.91亿元,工业12.29亿元,建筑业0.4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其它第三产业投资为11.24亿元。 五、内、外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90亿元,比上年增长20.6%。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36.16亿元,住宿和餐饮业3.67亿元,其他(市局反馈数)2.07亿元。 对外贸易继续增长。全年外贸出口商品总值1750万美元,增长7.5%。 外商直接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外商直接投资2320万美元,增长21.6%。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区公路里程3653.3公里,比上年增长36.9%,其中等级公路1852公里。全年货物周转量17775万吨公里,增长11.3%;客运周转量88915万人公里,增长10.8%。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市话局用交换机容量20.22万门,年末本地电话用户15.89万户,增长9.1%,每百人拥有电话14.42部。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2.82万户,增长7.0%,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11.63部。 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木兰旅游发展模式”在全省推广;木兰山、木兰天池成为了国家3A级景区;成功举办了第六届木兰旅游文化节。全年各旅游点共接待游客2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3%和7.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1062万元,比上年增长29.1%;地方财政收入50039万元,增长26.6%。总收入中,国、地税收入35151万元,增长32.2%。全年地方财政支出74288万元,增长22.7%。金融行业平稳运行。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82221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0.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8979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6.5%;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183756万元,比上年末减少21%。 保险事业加快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906万元,比上年增长27.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209万元,增长26.4%;寿险保费收入2697万元,增长27.5%。全年保险理赔支出1656万元,减少31.5%。其中财产险理赔支出1253万元,减少39.9%;寿险理赔支出403万元,增长21.4%。 八、城乡建设和环保 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2005年完成公路建设总里程1071.36公里,其中:完成姚集公路13公里路基路面改扩工程;完成十新公路14.42公里路面新建工程;完成将大线15.74公里路面硬化行动计划;完成通村水泥路建设923.295公里,全区已实现村村通水泥路。2005年,我区有6个社区被列入“883”行动计划,全年共修补道路10000平方米,硬化路面55420平方米,铺设彩砖10095平方米,安装路灯6盏,拆除违章建筑700多处9700平方米,消除“牛皮癣”9800余处,拆除不规范广告牌93块,新建及维修厕所15座,清运垃圾610处240余吨,安装体育健身器材30套,建设社区小游园3个。 环境保护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全年污水处理量60.1万吨,增长38.2%,污水处理量占污水排放量的9.9%。完成了精细化工厂和银冠有限公司的废水治理工程。生活垃圾处理量9.25万吨,增长1.6%。但是总体上环境在进一步恶化,污染仍在加重,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