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宁海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3 宁波市宁海县统计局

全年重点、实事工程完成投资额7.13亿元。其中沿海南线宁海段公路、梅温公路、沿海南线通信管道、国家粮库、模具城(一期)、兴宁北路主车道、徐霞客大道、隔洋路、柔石公园、正学公园、烈士陵园、民兵训练基地等工程如期建成。西溪水库、科技工业园区、城市防洪、给排水管网、110KV桥头胡输变电、西店工业园区(一期)等项目,因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或资金原因,进展相对缓慢。

今年重大前期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华浙能宁海电厂“四通一平”工程于12月20日正式开工,这项工程对加快国家电源点建设,缓解华东特别是我省电网缺电状况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电厂落户宁海,对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完成投资额4.49亿元,增长115.8%,商品住宅施工面积29.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99平方米,销售面积2.77万平方米,完成销售额0.39亿元。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2002年,知名品牌“肯德基”、“三江购物俱乐部”、“明光家电市场”等相继开张营业,成为城区商贸流通增长的新亮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1亿元,增长12.0%。其中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完成零售额7.20亿元,增长10.1%;限额以下贸易企业完成零售额28.61亿元,增长12.5%。按销售区域看,县的零售额21.27亿元,增长12.1%;县以下零售额14.54亿元,增长11.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26.39亿元,增长12.2%;餐饮业营业额3.33亿元,增长7.0%;制造业零售额3.21亿元,增长25.4%;农业生产者零售额2.88亿元,增长3.0%。个私经济份额继续增大,实现零售额27.62亿元,增长14.4%,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达77.1%。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6.96亿元,增长25.3%。

市场价格总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0.9%,从主要类别看,食品类下降0.1%,烟酒类上升0.1%,衣着类上升0.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1.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0.1%,交通和通讯类下降5.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2.7%,居住类上升0.2%。

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利用外资工作取得进展。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3.06亿美元,增长30.7%。其中,自营出口总额2.79亿美元,增长32.1%,进口总额0.27亿美元,增长18.0%。利用外资工作取得进展。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3家,总投资额1.06亿美元,增长23.1%,合同利用外资5929.8万美元,增长65.7%,实际利用外资2558.4万美元,增长8.5%,全年输出各类劳务派出225人次,劳务合作营业额309万美元,增长18.8%。

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87亿元,比上年增长97.4%。全县公路总里程109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3公里,一级公路83公里,二级公路50公里,三级以下公路911公里。年底将要完成的宁波沿海南线宁海段一级公路的建成,使我县二纵二横七连的交通网络初具规模。全县820个行政村通公路,通车率为98.6%。

交通运输能力继续提高。全县拥有各种机动车辆24407辆,比上年增长24.9%,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783万吨,增长18.1%,货物周转量151061万吨公里,增长5.5%。客运量5140万人次,增长104.6%,旅客周转量86609万人公里,增长42.8%。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090万元,增长4.2%;电信业务总量12644万元,增长25.9%。年未城乡固定电话用户18.65万户,增长50.4%。移动电话用户27.5万户,增长81.3%,全县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21.2部/百人和26.0部/百人,提高到31.9部/百人和47.1部/百人。互联网注册用户9350户,增长63.6%。

旅游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了宁波天河、宁海温泉、徐霞客大道等景区景点,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宁海)徐霞客开游节。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2.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8亿元,增长142.0%,实现增加值1.52亿元,对三产的贡献率为2.4%,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0.4%。

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情况良好,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加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3.85亿元,比年初增加11.2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1.34亿元,比年初增加5.3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80亿元,比年初增加4.87亿元。金融贷款力度继续加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4.27亿元,比年初增加15.4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39.72亿元,比年初增加12.68亿元,中长期贷款13.08亿元,比年初增加1.90亿元。

保险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各项财产保险承保额73.71亿元,增长2.1%;保费收入3462万元,增长8.1%。其处理财产理赔案3144件,支付赔款金额1974万元。全年参加人身保险的居民28.43万人次,投保额96.1亿元,增长13.7%,保费收入4322万元,共处理人身险赔案2957件,赔款1874万元。

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2年是科技创新年,科技工作以技术创新为主线,进一步增加科技投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切实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强科技合作,积极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和示范基地建设。全年共投入科技经费1357万元。全县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3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宁波豹王电池有限公司荣获“中国名牌”称号。组织实施各类科技工业项目26次,其中国家级3项,市级18项。在机械、橡塑、服装、建筑、模具等行业大力推广应用CAD/CAM/CIMS等先进设计和制造技术,开展了ERP技术的试点。科技合作工作开创了新局面,成功组织了“浙大百名教授宁海行科技合作洽谈会”,“浙大院士专家与宁海企业恳谈会”,“宁海长春科技合作洽谈会”,全年完成科技合作项目19项,合作协议资金362万元,引进开发经费1040万元。全年专利授权数187件,比上年增长6.3%。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全年共引进各类专业人才953人。全年组织实施各类农业科技项目40项,引进推广农、林、牧、渔优新品种100余个,实施种子种苗工程项目11项,扶持培育各级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基地54个。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全县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到年底,有普通中学34所,在校学生31920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为82.5%,有职业中学5所,在校学生6963人;小学128所,在校学生39969人;幼儿园181所,在园幼儿14870人。全县2666人参加普通高校考试,文理科上线率为93.4%,高考录取率7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电大、自大等成人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有13个镇乡成为省市教育强镇、19所学校成为市级以上示范学校。柔石中学通过浙江省A级学校验收。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全年用于教育的财政支出1.4亿元,比上年增长28%。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新建校舍5.41万平方米,增添教育设备、图书等投资140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