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象山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各项资源紧缺及欧美纺织品贸易“设限”等各种严峻困难和挑战,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步伐,加大投入力度,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完成了“十五”规划的各项任务。一年来,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健康发展,各项改革有序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初步测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60.7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49.3亿元,增长13.4%。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调整为19.7:44.3:3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070元,比上年增加2655元,按当前汇率折算为3230美元。 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6%,涨幅比上年回落3.8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4%,消费品价格上涨1.1%。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9500个,实现再就业5000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农民转移就业8000余人。 全县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中央财政收入8.0亿元,增长21.6%;地方财政收入7.02亿元,增长11.8%。财政总支出10.46亿元,其中县安排财政支出8.19亿元,分别增长24.2%和15.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制约十分明显;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工业规模总量偏小,经济效益提高缓慢;社会保障压力增大,部分低收入居民生活仍比较困难。 二、农业 在遭受卡努、麦莎二次强台风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农业生产仍然稳中有升。农林牧渔业产值51.81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农业产值8.03亿元,下降3.5%;林业产值0.39亿元,增长37.0%;畜牧业产值4.09亿元,增长9.7%;渔业产值39.22亿元,增长2.5%。 粮食播种面积23.8万亩,比上年减少0.83万亩,总产量7.97万吨,比上年减少7.7%。蔬菜面积13.9万亩,产量23.4万吨,分别增长3.1%和4.1%。水果总面积20.1万亩,增加1.06万亩,其中柑桔面积9.28万亩,增加0.21万亩。水果总产量13.30万吨,减少20.8%,其中,柑桔产量7.84万吨,减少19.1%;杨梅产量0.91万吨,减少23.7%;枇杷产量0.07万吨,减少90.3%。茶叶产量1485吨,增长2.4%。 肉类总产量2.57万吨,比上年增长2.9%。生猪饲养量28.92万头,出栏20.02万头,分别下降7.8%和9.4%;家禽饲养量607.28万只,出栏385.91万只,分别增长2.3%和3.8%。其中浙东白鹅饲养量220万羽,增长10%。畜禽饲养规模化水平提高,全县规模养殖户生猪、家禽饲养量分别占全县饲养量的62.1%和59.7%,比上年提高7.4和0.4个百分点。 水产品总产量56.67万吨,比上年减少0.1%。其中,海洋捕捞产量45.47万吨,海水养殖产量10.17万吨,分别比上年减少0.1%。渔业养殖面积24.54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9.71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部工业增加值4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59.8亿元,增长23.1%。工业产品销售率96.6%,比上年提高0.18个百分点。全部工业用电量4927万千瓦时,增长20.1%。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针纺、机电、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行业保持较快增长,船舶制造、模具、汽车配件、水产品加工等行业产能继续扩大。全县33家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57.0亿元,增长18.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5.6%。工业新产品产值19.2亿元,增长24.4%。工业出****货值68.6亿元,增长19.6%,占销售产值的比重44.4%。 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152.2亿元,增长23.7%;利税总额16.14亿元,增长16.8%,其中利润10.21亿元,增长20.4%。工业经济效益考核综合得分190.4分,比上年提高8分。 全年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75亿元,其中建筑施工产值25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1%和12.8%。建筑业完成利润7.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1%和12.8%。建筑业完成利润7.2亿元,增长1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127万平方米,增长10.8%,竣工面积1534万平方米,增长40.3%。建筑业劳动生产率14.26万元/人。年末全县有建筑资质企业51家,其中国家特级资质企业1家,一级企业7家,二级企业16家,三级企业19家,劳务分包一级企业8家。年平均从业人数17.92万人,增长20.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70.2亿元,比上年增长40.2%,同比增幅提高4.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投资0.33亿元,下降10.7%;第二产业投资52.65亿元,增长85.0%;第三产业投资17.23亿元,下降18.9%。三次产业投资构成由上年的1.2:45.5:53.3调整为0.5:75.0:24.5。 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3个,比上年增加1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95个,增加6个。全年完成投资63.67亿元,增长63.5%。其中,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1312万元,下降52.3%;制造业投资12.16亿元,增长6.5%;电力投资38.36亿元,增长172.8%;住宿餐饮业投资1.75亿元,增长53.3%;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4.33亿元,下降27.1%。 房地产业投资明显下降。全年完成开发投资4.49亿元,比上年下降35.5%。商品房屋施工面积76.5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8%;竣工面积18.50万平方米,下降15.2%;商品房销售面积11.09万平方米,下降4.0%;销售额4.23亿元,下降16.6%。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县的零售额27.45亿元,增长12.1%;县以下零售额22.46亿元,增长9.5%。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0.94亿元,增长10.0%;餐饮业营业额8.73亿元,增长15.7%。全年城乡商品交易额42.65亿元,增长13.8%。 全年自营进出口总额7355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进口8445万美元,增长39.9%;出口65107万美元,增长18.7%。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1个,合同利用外资11000万美元,增长17%;实际利用外资4500万美元,增长46.5%。实际利用县外境内资金6.1亿元,增长26%。完成对外承包和劳务营业额2亿美元,增长20%。 六、交通、通讯、旅游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1607万吨,比上年增长21.7%,货物周转量154.3亿吨公里,增长52.4%;旅客运输量2015.4万人,增长7.5%,旅客周转量7.05亿人公里,减少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