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奉化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3 宁波市奉化市统计局

奉化市统计局

2006年2月16日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三个保持、四个提高、五项任务”的工作部署,克难攻坚搞建设,着力增强经济实力,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科技、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综合实力和区域活力进一步增强,再次进入全国“双百强”县(市)行列,并入围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24.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25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63.97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48.60亿元,增长15.9%。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10.1:52.2:37.7调整为9.8:51.2:38.9。人均GDP达到2.61万元。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03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7.12亿元,增长19.1%;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29亿元,增长45.2%。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7%,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31亿元,比上年增长6.7%。

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4%;粮食总产量7.50万吨,减少4.1%。畜牧业保持较好发展势头,全年肉类总产量11642吨,比上年增长19.0%。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8.90万吨,增长4.5%。六大主导农产品实现总产值14.7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76.3%。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继续推进,当年通过宁波市无公害产地认定农产品4只,到2005年底,全市共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5个,各类安全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9.26万亩。实施品牌建设,农产品知名度进一步提升,5只农产品获得省、宁波市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称号,“宠龙”牌鸡蛋被确定为国家机关特供商品。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继续推进,巩固和发展了36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44个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和出口创汇分别增长12%和19.2%。

水利设施投入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年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4.56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380处(包括水毁工程118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0公顷,改善灌溉面积793公顷。甬新河奉化段工程已完成1.53亿元,县江开发区段建设顺利开工,县江广渡段、红胜海塘续建工程进展顺利。农民饮用水工程全面启动,共维修水库108座,完成清水河道建设26.3公里,加固堤防18.5公里。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3.44万千瓦,农机化资金投入515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8.5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54亿元,增长12.3%。

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销衔接良好。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当年新增企业129家,总数达60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17.04亿元,比去年增长9.6%;产品销售率98.2%。产品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24家,比上年净增10家。从所有制经济结构看,国有、私营、港澳台、外资经济发展较快,完成国有工业总产值6.00亿元、私营工业总产值85.22亿元、港澳台工业总产值22.01亿元,外商投资企业总产值27.19亿元,分别增长28.5%、40.2%、41.9%、40.3%。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9.10亿元,增长16.1%;税金总额5.64亿元,增长25.3%。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列入宁波考核的11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210.56分,继续位居宁波各县(市)榜首。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39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全市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36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05亿元;实现利润3582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5.46万平方米;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12.21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40.49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工业投资27.25亿元,增长35.4%,绝对额已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67.3%,比重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是推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房地产开发投资7.14亿元,减少5.3%,其中住宅投资6.05亿元,减少10.7%。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98.5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1.1%;商品房竣工面积26.28万平方米,增长56.0%;商品房销售面积15.75万平方米,减少21.1%。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较快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3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县乡公路建设投资3400万元,改建公路里程37.7公里;农村公路建设投资7568万元,新增公路里程44.5公里,改建公路里程34.6公里。年末全市公路综合平均好路率达68.9%,其中干线好路率达91.6%;公路里程达878.4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公路230.4公里。全年各类运输业完成客运量2290万人,比上年增长4.0%;旅客周转量94710万人公里,增长5.0%。完成货运量785万吨,比上年增长9.4%,其中公路货运量680万吨,增长6.3%;货物周转量135516万吨公里,增长20.7%,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49400万吨公里,增长6.0%。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318万元,比上年增长6.2%,电信业务总量14871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20.38万门,比上年增加0.3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达到24.31万户,比上年增加2.53万户;电话普及率(不含移动电话)49.98部/百人,比上年提高4.92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28.87万户,比上年增加5.25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4.18万户,其中宽带接入用户3.22万户。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以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为主的新型贸易业格局初步形成。全年实现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加值1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4亿元,增长13.5%。按销售地区分,实现市的零售额23.83亿元,市以下零售额14.61亿元。按行业分,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2.94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5.50亿元。商贸业态不断完善,开展特色街建设,建成溪口武岭路步行一条街、县江两岸休闲一条街。品牌经营发展加快,市区已有服饰、鞋类、运动类等各类品牌专卖店(连锁店)近15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