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奉化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3 宁波市奉化市统计局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全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健康、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圆满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预期目标,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第58位,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排名第36位。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46.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9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75.28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56.88亿元,增长15.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10.4:52.0:37.6调整为9.9:51.3:38.8,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人均GDP超过3万元,达到3.06万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升1.6%,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升2.0%,消费品价格指数上升1.5%。八大类指数中六升二降,其中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和居住上升较快,分别上升2.0%、4.1%、4.0%、6.0%,而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分别下降2.8%和1.8%。

二、农业和农村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8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3%;粮食总产量7.89万吨,增长5.2%。全年水果总产量11.34万吨,肉类总产量1.40万吨,水产品总产量9.86万吨,比上年均有增加。继续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当年获得宁波市名牌农产品3只,新增有机食品1只,浙江农业名牌1只,"锦屏山"牌奉化水蜜桃被推荐为中国名牌农产品,认证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2只,新增宁波市无公害产地5个,合计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面积1万亩。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乡村康庄工程"和"示范整治"工程深入实施,农村"经济顾问"积极推广,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农村开展改水改厕,全面实施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理,连片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全市已建成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6个,宁波市级12个。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继续推进,38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和出口创汇分别比上年增长29.1%和21.2%;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市已有58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购销组织进一步做强,新成立宁波奉化农产品专卖店、溪口三农农产品专卖店和香茗农产品专卖店。农村公路建设投资7947万元,新增公路里程41公里,改建公路里程50.2公里,实现全市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实施农民住房社区化建设,已建成农居房2323套。

全年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44亿元,新增有效排灌面积121.3公顷,改善灌溉面积664.7公顷。重点水利工程进展顺利,甬新河奉化段工程已投入2.47亿元,全长3135米的县江开发区段堤防工程全线开工。农民饮用水工程全面启动,当年投资3158万元,改善了6.23万人的饮水质量,解决了0.48万人的饮水困难。完成15座村级水站、3个联片供水站及3个镇、街道的水厂联网供水工程建设。共维修加固小型水库和山塘110座,完成清水河道建设19.5公里。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8.11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69.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年产品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32家,比上年净增8家。全市工业用电量10.7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4.2%。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4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产销率达97.75%;实现利税总额13.02亿元,增长27.4%,每百元资金实现利税8.24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8396元/人。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得分为205.80分,名列宁波各县(市)前茅。

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罐头43580吨,比上年增长7.6%;服装11885万件,增长14.6%,其中西服及西服套装935万件,增长2.4%;电动工具262万台,减少9.0%;移动电话机1146万部,增长4.1%;自来水生产量1916万吨,增长8.5%。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全市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40个,比上年增加4个。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24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实现利润7360万元,增长57.8%。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4.17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8.7%;峻工面积50.31万平方米,减少2.7%。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15.38万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48.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工业投资24.78亿元,减少9.2%。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23亿元,增长43.3%,其中住宅投资8.91亿元,增长47.5%。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92.26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6.4%;商品房竣工面积32.24万平方米,增长22.7%;商品房销售面积29.40万平方米,增长86.9%。全市核发房产证6057本,成交面积36.94万平方米,成交金额8.12亿元。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5.06亿元,比上年增长68.7%。省道公路建设投资2433万元,改建公路里程45.5公里;县乡公路建设投资13435万元,新增公路里程5.0公里,改建公路里程131.3公里。改建客运站1个,新建50个行政村停靠站。年末全市公路综合平均好路率达69.36%,其中干线好路率达91.79%;公路里程达880.0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公路262.7公里。全年各类运输业完成客运量2405万人,比上年增长5.0%;旅客周转量100393万人公里,增长6.0%。完成货运量998万吨,比上年增长26.1%,其中公路货运量721万吨,增长6.0%;货物周转量745157万吨公里,增长450.0%,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52858万吨公里,增长7.0%。

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21.03万门,比上年增加0.6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达到24.44万户,比上年增加0.13万户;主线普及率(不含移动电话)49.80线/百人,比上年提高0.1线/百人;移动电话用户33.1万户,比上年增加4.23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4.71万户,其中宽带接入用户3.84万户。

编制完成了《奉化市城市旅游发展规划》、《奉化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及《象山港区域旅游发展规划》。露天"弥勒大佛"奠基动工建设,峰景湾旅游度假小镇、民国大杂院等旅游项目顺利推进,华信国际大酒店落成开业,银凤锦江旅游度假村荣膺五星,浒溪线道路改造全面完工,旅游基础设施和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先后组织参加了中国旅游投资洽谈会、沈阳"宁波旅游宣传周"、西安"宁波旅游文化周"、2006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台湾"宁波旅游文化宣传周"及国际国内等各类旅游交易会。全年接待游客5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1%;旅游经济综合收入18.7亿元,增长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