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奉化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3 宁波市奉化市统计局

2007年,是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建设宁波南郊现代化生态城市的战略目标,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建设,全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社会和谐稳定,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69.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8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86.15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67.79亿元,增长15.7%。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9.7:51.4:38.9调整为9.2:50.8:40.0,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达到40%。人均GDP3.53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4645美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升4.1%,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升1.1%,消费品价格指数上升4.8%。八大类指数中六升二降,其中食品、居住上升较快,分别上升10.4%和5.1%,而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分别下降3.4%和1.7%。

二、农业和农村

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8千公顷,粮食总产量6.30万吨。全年水果总产量10.35万吨,肉类总产量1.50万吨,水产品总产量10.30万吨。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当年获得宁波市名牌农产品2只,浙江省著名商标1只,“锦屏山”牌奉化水蜜桃荣膺中国十佳农产品,“雪窦山” 牌奉化曲毫茶荣获国际金奖,认证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6只,新增宁波市无公害产地10个,合计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面积5.26万亩。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村庄“示范整治”工程深入实施,农村“经济顾问”深入推广,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全年完成村庄环境整治67个,创建省和宁波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1个。全市有509家民营企业与354个村结对,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800多万元。全年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1亿元;向53个村下拨无息贷款530万元,新建村级生产营业用房3.8万平方米。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继续推进,40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和出口创汇分别比上年增长29.5%和23.2%;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市已有5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购销组织进一步做强,新成立名特优农产品专卖店2家。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市行政村移动信号实行全覆盖,新建农村联网公路42.08公里,实施农民饮用水改造项目46个,全面推进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达到92.6%。

全年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4.92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08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460公顷。重点水利工程进展顺利,甬新河奉化段工程已投入2.87亿元,县江开发区段堤防工程I、Ⅱ标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县江尚田段治理工程稳步推进。农民饮用水工程全面启动,当年投资2641万元,改善了3.59万人的饮水质量,解决了0.84万人的饮水困难。完成39座村级水站、1个联片供水站及3个镇、街道的水厂联网供水工程建设。共维修加固小型水库和山塘121座,完成清水河道建设30.4公里。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9.44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7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上年末的731家增加到868家,当年净增规模以上企业137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39家,比上年净增7家。全市工业用电量13.3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0.8%。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实现出****货值133.48亿元,增长16.2%;利税总额13.51亿元,每百元资金实现利税6.54元;新产品产值率27.5%;全员劳动生产率52129元/人;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得分为189.71分。

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罐头47808吨,比上年增长9.7%;服装13489万件,增长13.5%,其中西服及西服套装1449万件,增长55.0%;电动工具253万台,减少3.4%;移动电话机1404万部,增长22.5%;自来水生产量2008万吨,增长4.8%。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全市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33个,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44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实现利润4675万元,下降34.6%。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1.0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9.1%;竣工面积89.55万平方米,增长77.9%。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15.15万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乡建设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56.73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1.06亿元,增长19.1%,其中工业投资22.57亿元,减少8.6%。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6.66亿元,增长62.8%,其中住宅投资12.29亿元,增长37.9%。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33.3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4.5%;房屋竣工面积20.02万平方米,减少37.9%;商品房销售面积35.16万平方米,增长19.6%;商品房销售总额16.21亿元,增长45.2%。全年房屋交易成交4791件,成交面积54.69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4.43亿元。健全住房保障制度,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

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深化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了《奉化象山港区域空间利用与保护规划》。完成了中山东路(桃源路-金钟路)城市设计招投标,以及城南区块、方桥临港区块、江拔线两侧区块的控制性详规编制。启动了尚桥物流、工业区块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了政府行政中心区块规划方案调整。指导完成各镇(街道)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总体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品位明显提高,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继续实施“洁、平、亮”工程,投资800万元用于市政设施建设的维护改造。加大对城区的绿化建设力度,全市新增绿地面积20315平方米。年末,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5.43平方米,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61%,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1.4%。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6.2亿元。县乡公路建设投资45404万元,新增公路里程10.5公里,改建公路里程81.05公里;农村公路建设投资6400万元,新增公路里程40.4公里。新建140个行政村停靠站。内河港区投资5000万元。全省首条生态公路弥勒大道竣工通车。年末全市公路综合平均好路率达72.43%,其中干线好路率达100%;公路里程达890.82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公路272.22公里。全年各类运输业完成客运量2450万人,比上年增长1.9%;旅客周转量111560万人公里,增长11.1%。完成货运量1217万吨,比上年增长21.9%,其中公路货运量830万吨,增长15.1%;货物周转量382178万吨公里,增长20.0%,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58930万吨公里,增长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