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慈溪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邮电业务稳步增长。2005年,市邮政局在抓好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开发空运、外贸进仓等物流配送业务和邮政“185”便民服务,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2632万元。电信市场也在各大运营商的不断竞争中迅速发展,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58.33万户,手机拥有量69.21万户,互联网注册用户数达32.33万户。 九、城建和环保 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区道路建设加快,新城大道北延、担山北路北延及西三环南、北段道路建设等市政道路工程进展顺利,城区园林绿化、景观改造等公用事业加快发展。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展到32平方公里,城区人均公绿面积7.6平方米,城市化水平提高到59.5%。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继续加大。严格环保审批制度,2005年共审批建设项目1203个,依法否决工艺落后、污染严重、选址不当项目207个。加强环境行政执法,2005年共受理群众信访2084件,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1901份,检查企业2750余家,立案查处了各类违法行为401件,作出行政处罚370件。 水环境整治力度加大。市域污水治理工程加快建设,一期工程中部集污管铺设完成总量的80%,教场山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完成总量的75%。继续推进印染、电镀、熔炼、造纸等重污染行业集中迁建整治工作。 扎实开展生态市建设。“蓝天、碧水、绿色、洁净”工程全面启动,农村二次改水全面推开,新环境百村改造稳步推进,13个村成为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十、科技和教育 科技综合实力保持全省前列。2005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创产值282.29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其中光机电一体化行业和新材料产业是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两大主导力量。2005年全市企业共获得授权专利961件,全市专利授权总量突破5000件。2005年全市获批准国家级科技项目27项,获批准宁波市级科技项目195项,组织实施本市级科技项目123项。 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基本普及从学前3年到高中段的15教育,“初升高”比例提高到90.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35.6%。2005年末全市有普通高中13所,职业高中5所,初中38所,小学123所,幼儿园25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0.99万人。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建设进展迅速。以东海明珠工程和村落文化宫为重点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文体活动呈现出城乡互动的崭新局面;作为宁波市2005年实事工程的图书馆(书城)工程落成开放;有线电视网络实现“村村通”,数字电视加快推广。 卫生医疗条件不断改善。2005年末,全市卫生医疗机构拥有床位数2472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94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开。2005年末,参加合作医疗人数达82.5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96.5%。2005年,新型合作医疗中全市住院统筹共计补偿35832人次,实际补偿支出6010万元,人均补偿1677元,补偿水平为24.6%。 体育事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成功举办了2005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浙江天津女排对抗赛、中韩足球邀请赛、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中乌国际篮球对抗赛等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我市十分重视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输送,2005年共向国家、省、宁波体育集训队输送人才59名。2005年我市体育成绩显著,在省第七届县级田径运动会上我市代表队获得综合组团体总分第一。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全年出生8435人,出生率为8.33‰;死亡6590人,死亡率为6.51‰;全年人口自然增长1845人,自然增长率为1.82‰。年末全市总户籍人口为101.54万人,比上年增长0.51%,其中非农人口为16.08万人,比上年增长3.21%。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1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445元,年均分别增长13.5%和15.2%;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05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35.7%和39.4%。 十三、社会保障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2005年我市举办各类招聘洽谈会50场,提供各类就业岗位5.04万个;围绕“十万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工程,有2.02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失土农民参加就业技能培训;2005年新增劳动就业岗位30084个,实现再就业6585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以内。 社会保障日益完善。2005年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4.4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1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34万人,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23万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实现村级、人员全覆盖,参保人数16.28万人。“三保衔接”工作有效推进,已有超过万名的农保、土保参保人员转移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中。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加强。2005年全市发放帮扶金1332万元,城乡低保资金1638万元,各项临时救灾救济款259万元;新建了6个镇级“慈善爱心超市”,对困难群众发放“社会爱心救助卡”共1.1万张。2005年底全市社会福利院数22个,床位数2023张。 注:①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②本文使用的增长速度,除生产总值和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外,其余均按现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