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慈溪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照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工作思路,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加快发展模式转型,着力推进大桥经济建设,国民经济在协调中保持了较快增长,三大需求持续旺盛,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高幅增长,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稳步发展,市场价格涨幅总体平稳,全市经济实现速度、结构、效益同步协调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375.2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84亿元,比上年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230.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12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3.1%。人均生产总值达37047元,按现行汇率超过4500美元。 二、农业 农林牧渔各业生产继续平稳发展。2005年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0.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3%。围绕建设全省一流、华东地区最具规模出口创汇农产品加工基地的目标,全面启动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根据“西菜东扩”战略的实施,重新修编《慈溪农业产业布局规划》,通盘布局全市绿色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启动实施东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桥头创汇蔬菜基地和新浦宇欣畜禽养殖场等一批规模较大的绿色产业基地建设。东部地区已累计建成绿色产业基地4.5万亩,其中2005年新增200亩以上绿色产业基地42个,新发展家庭农场、联户小型农场和规模型特色农庄超过100家。加快绿色农产品认证,36个基地通过宁波无公害产地认证,面积近3万亩,新增国家绿色食品7只,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大力实施种子种苗工程,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继续实施万名农民培训工程。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4.80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国有经济27.54亿元,比上年增长30.8%,集体经济10.60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外商及港澳台经济148.52亿元,比上年增长26.0%,私营经济422.04亿元,比上年增长24.8%;轻工业380.52亿元,比上年增长27.2%,重工业234.28亿元,比上年增长21.2%。作为我市支柱产业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1.19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化学纤维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纺织业分别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4.13亿元、59.90亿元和48.2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5%、13.3%和20.9%。 工业经济效益改善缓慢。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88.44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实现利润总额2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实现利税总额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8.3%。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为183.70分,比上年增加0.96分。 建筑业生产增幅趋缓。2005年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3.90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全年完成建筑业施工面积863.9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33.6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合理增长。2005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6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0.73亿元,比上年增长59.9%;第二产业投资86.80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其中工业投资86.27亿元,比上年增长27.3%;第三产业投资73.80亿元,比上年增长5.2%。 从投资结构看,房地产投资受宏观调控和买卖双方博弈心理的共同影响,增幅下降较明显,全年同比减少32.5%。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11.8%,比上年下降8.6个百分点。工业依旧是投资的主要领域,全年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份额达53.5%,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同时,工业投资中的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幅大大高出全社会投资增幅。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保持繁荣活跃的运行态势。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4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118.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4%;住宿和餐饮业实现16.63亿元,比上年增长8.7%。市场物价涨幅总体保持稳中趋降之势,2005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之内。 旅游业方兴未艾。我市加大对旅游景点景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以五磊山风景区、达蓬山风景区和杨梅观光园为主体的南山旅游带景区建设,积极推进以筹划大桥见证游和杭州湾滨海湿地游为抓手的北部旅游休闲区开发,我市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2005年,全市共实现旅游及相关收入1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全市共接待各类旅游者175.64万人次。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保持高速增长。2005年全市实现自营出口总额31.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8%,实现自营进口总额6.51亿元,比上年增长28.9%。从出口商品类别看,机电产品出口22.4亿美元,占全市的比重达到71.3%。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全市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工贸易进出口增幅快于一般贸易,全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1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9%,占全部进出口额的比重达到32.4%。 利用外资质量有新提高。2005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3%。全市各地年初以来按照“选商引资”的总体策略和改善外资结构、提高外资质量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全市利用外资的质量有所提高,特别是利用外资的区域布局结构、单体规模及产业层次均有较大的改善。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支出结构逐步优化。2005年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中央级财政收入26.44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地方级财政收入23.56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各项重点支出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幅,其中基本建设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医疗卫生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分别比上年增78.9%、63.4%、60.0%、42.1%、27.8%。 金融存贷款适度增长。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65.32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余额24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4%;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4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存贷比为73.5%,比上年降低2.8个百分点。 八、交通和邮电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2005年全力推进中横线、浒崇公路、乡村康庄工程、329国道干线畅通工程等重点交通工程建设。年末境内公路里程达到957.1公里。全年完成全社会货物运输量1435.5万吨,货运周转量74336万吨公里;完成全社会客运量3100万人,客运周转量111930万人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