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鄞州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3 宁波市鄞州区统计局

宁波市鄞州区统计局

2006年2月6日

2005年,全区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走在前列”要求,深入实施“双优”战略,全面推进“新鄞州工程”建设,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和全年预期目标。

一、综合实力

初步统计,200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3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6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5.4亿元,增长15.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6.8亿元,增长16.4%,2005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达到5453美元。全区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0.1亿元,自营出口33.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02亿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08元。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加强,在全国百强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实力测评中鄞州区居第12位,较上年前移1位。

二、产业结构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在全区生产总值构成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4年的5.5∶62.2∶32.3调整为5.2∶63.4∶31.4,第一产业比重进一步下降,第二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仍居主导地位,对GDP贡献率高达70.2%,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房地产业、批零贸易业和金融保险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

三、农业经济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结构调整继续深化。2005年我区以都市农业为核心,加快“百家园”工程和产业化基地建设,引导农业“走出去、引进来”,积极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以精品农业为抓手,推进高效农业持续发展,加强农产品绿色无公害认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实现了“品种调优、规模调大、效益调高”。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24亿元,比上年增长9.0%。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继续平稳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0.48万亩,比上年增长5.9%,产量达到17.79万吨,增长1.8%。其中,稻谷播种面积为37.08万亩,实现稻谷总产量16.3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4%和0.9%。以大棚葡萄、大棚草莓、大棚茭白等为代表的设施农业有了新发展,全区以大棚为主的设施栽培面积已达5.5万亩,比上年增长10%。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围绕绿色鄞州的建设要求,抓好林业的开发与保护,整治农业污染面源,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全年共完成基地造林4260亩,其中无林地造林1950亩,退耕还林1503亩,茶叶无性系改造460亩,新建成生态公益林5万亩,累计建成17万亩。

畜牧业生产势头良好,经营规模化明显加强,效益不断提高。生猪饲养增长明显,家禽生产平稳增长。全区生猪饲养量为65.6万头,其中出栏41.9万头,存栏23.7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7.2%、5.7%和9.9%;家禽存栏240.24万只,出栏388.2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0.4%和0.3%。全区肉类总产量为3.56万吨,比上年增长3.8%,禽蛋产量1.84万吨,比上年增长6.1%。

整合利用渔业资源,合理调整渔业结构,积极实施“科技兴渔”战略,渔业生产取得新进展。全年实现渔业总产量22379吨,比上年增长2.0%:其中海洋捕捞4935吨,同比减少1.0%;海水养殖5752吨、淡水养殖11692吨,同比分别增长9.0%和0.3%。

农产品品牌建设上了新台阶。全区新增省级名牌3只,省著名商号1个,市级名牌5只,市知名商标4只,在省农博会上获得金奖9个,茶博会上获得金银奖3个。名品牌战略的不断实施有力地提高了我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农业效益进一步得到提高。

四、工业经济

紧紧围绕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奋斗目标,努力克服电力紧张、土地供给不足等不利因素,切实转变增长方式,使得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企业效益不断改善。200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17.3亿元,增长22.2%。轻重工业齐头并进,轻、重工业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424.3亿元和3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8%和24.9%。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进一步改善,产销率为97.4%,比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出****货值276.3亿元,比上年增长32.9%。持续几年的大规模招商引资使得外资经济对全区工业发展的贡献日益加大,外资企业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9.1%,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高达51.2%。

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层次不断提升,传统产业比较优势不断巩固,以新型材料、光机电一体化为代表高新技术企业增势强劲。从产业结构层次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的比重为27.2%。高新技术企业完成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98.1亿元、96.6亿元和12.3亿元,分别增长25.4%、26.2%和22.4%,增幅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经济效益继续改善。2005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得分为209.09分。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83.75亿元,其中利润总额59.6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3%和18.4%。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继续缩小,至2005年底全区共有亏损企业169家,亏损面为9.1%,较去年同期下降11.5%,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3.12亿元,同比下降0.4%。

规模以上企业队伍不断壮大,企业不断做优做强。至2005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数达到1850家,在这些企业中: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为168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为4家;利润总额超千万元企业129家,其中1亿元以上企业6家;实交税金总额超百万元企业389家,其中超千万企业28家。

五、固定资产投资

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较上年有所减缓。2005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200亿,达到219.6亿元,同比增长26.9%,其中限额以上完成投资额174亿元,增长27.5%。从投资的产业结构来看,二、三产业依然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分别为57.2%和42.2%,其中第二产业投资的增幅明显高于其他产业,增幅为35.7%。

房地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3.78亿元,增长36.1%,占同期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4.5%。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44.5亿元,其中住宅销售3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5%和35.1%。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为129.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15.1万平方米,分别增长59%和53.1%,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7.5万平方米,是上年的4.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