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鄞州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3 宁波市鄞州区统计局

六、交通、邮电和供电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年新建公路19.5公里,年末全区公路总里程达988公里,公路密度为71.5公里/百平方公里,列全省前茅。行政村通车率100%,提前两年实现了全省提出的等级公路通村率100%及路面硬化率100%的“双百”目标。2005年全社会完成货物运输量1916万吨,货物周转量233123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3158万人,旅客周转量112013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邮政和电信业务收入分别为2708万元和3.1亿元。年末农话交换机总容量35.5万门。年末固定电话总数达37万部,比上年增长27%。

社会供电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鄞州区全社会用电量为37.5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1.4%,其中工业用电量为29.52亿千瓦时,增长21.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为3.97亿千瓦时,增长11.1%。

七、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中趋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逐年提高,日用生活消费品的升级换代,新型业态零售企业的不断涌现并深入农村,促进了消费市场进一步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7%。从行业来看,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68.01亿元,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05亿元,分别增长14.6%和29.6%。在零售总额中,其中私营经济完成38亿元,增长15.1%,个体经济完成11.3亿元,增长15.3%。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为128亿元,较上年增长62.1%。

八、对外经济

始终不渝坚持“扩大开放”方针,对外经济工作取得积极成果,对外经济持续高位增长。全年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41.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自营进口8.11亿美元,自营出口33.8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和32.5%。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加工贸易比重则略有下降。全区2005年实现一般贸易出口29.28亿美元,同比增长35%,比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加工贸易的比重则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从出口产品结构看,机电产品出口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出口15.5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1.9%,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比重有所下降,同比增长31.3%。

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合同和实到外资双双位居全省各县(市、区)首位。全年新签外商投资项目204个,合同利用外资7.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5%,实际利用外资4.02亿美元,增长12.7%。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全年累计新批5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41个,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33个。无地招商有较大进展,全年“以民引外”民资嫁接项目89个,合同外资16578万美元;“以外引外”增资扩股项目75个,合同外资21628万美元。

九、旅游

旅游业加速发展。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高等级旅游区创建力度,进一步完善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以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梁祝爱情节为载体来扩大知名度,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65.8万人次,同比增长15.4%;接待入境旅游者2.85万人次,同比增长18.8%。实现旅游业务总收入15.3亿元,旅游创汇112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1.4%和19%。

十、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全区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0.1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6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在总收入中,实现工商税收55.8亿元,同比增长23.6%,其中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增长较快,增幅分别为24.3%和27.6%。预算内财政支出29.5亿元,增长35.3%。其中企业挖潜改造支出、支援农业支出、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分别增长1.1%、28.6%和19.7%。

金融机构存、贷款呈现增势两旺,至2005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574.03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384.5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5%和16.3%。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565.8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净增95.1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46.0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7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净增50.94亿元,全区金融机构存贷比为67%。

十一、城市建设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年完成限额以上基础设施投资19.48亿元。进一步深化新城区分区规划和城市景观规划,积极完善城市功能项目,鄞州公园投入使用,老年公寓基本建成,以“五路一卡口”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同步推进,城市管理能力明显加强。

十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成效明显。完成了鄞州区“十一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全面展开生态镇、村创建工作,东吴镇申报了省级生态镇,集士港镇、邱隘镇申报了市级生态镇,15个村申报了市级生态村。邱隘镇创建成为省级和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深入开展“811”环境污染整治和治理环境污染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整治工作,严把新项目审批关,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加大执法力度,认真处理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开展了对排海污染企业、纺织印染企业、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等专项执法行动。

十三、科学技术与教育

各项科技工作全面推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我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3家、区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从而使全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数实际达到83家。全年新创建市级工程技术中心7家,区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至此,全区共拥有工程技术中心53家。全年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31项,全区获得宁波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6项,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各18项,获国家专利授权430只,其中发明专利30只,分别比上年增长6.7%和25%。

搭建人才工作平台,积极推进区域人才高地建设。为加快“新鄞州工程”,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5690名,其中高级人才340名(博士19名、硕士110名、副高以上职称240名),增长11.2%,中级职称494名、本科学历1775名,高级技师6名。举行了“百名教授博士进鄞州”活动,邀请了清华大学等20所全国知名院校的百名教授、博士走进38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基础教育水平保持领先。全区共有普通中学41所,在校学生46560人;中等职业学校10所,在校学生15160人;小学112所,在校学生7532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21人;幼儿园200所,在园幼儿28323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为92.1%,比上年提高0.89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高中段学校教育质量稳步上升。全区普通高中高考上线率为95.7%,上本科率为68.9%;高职上线率为84.7%。至今,我区普通高校上线率已连续四年居全大市首位,上本科率连续三年居全大市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