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鄞州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邮政和电信业务收入分别为2209万元和2.8亿元,分别增长12.1%和26.7%。年末农话交换机总容量38万门。年末固定电话总数达29.14万部,比上年增长12.6%,电话普及率达38.3部/百人。 全区用电再创新高。2004年我区全社会用电量为30.6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工业用电量为24.06亿千瓦时,增长17.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为3.57亿千瓦时,比去年下降10.4%。面对极度紧张的用电形势,全区努力挖掘本地发电资源,通过顶峰发电和购买超发电力等有序用电措施,全年新增电量2221.4万千瓦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电紧张局面。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表现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42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增幅高出去年同期7.6个百分点。从分行业来看,在零售总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61.75亿元,增长20.6%,其中限额以上实现零售额20.47亿元,同比增长33.2%。餐饮业零售额为4.67亿元,增长5.5%。2004年底,全区共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71个,其中消费品市场62个(消费品综合市场49个、农副产品综合市场9个、工业消费品综合市场4个),工业生产资料市场9个。各类农贸市场58个,市场总面积达32.78万平方米。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为78.95亿元,较上年增长34.7%, 对外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今年,全区上下主动适应入世三年、宏观调控、出口退税机制调整所带来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积极调整思路,努力寻求对策,大力促进对外经济发展。全年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33447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5.4%,其中自营进口79136万美元,自营出口255339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6%和38.8%。深入推进“以民引外”工作,优化投资主体结构,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到位外资双双蝉联全省第一。全年新签外商投资项目206个,与上年持平,总投资11.82亿美元,同比增长38.6%,合同利用外资7.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7%;实际利用外资3.57亿美元,增长27.2%。全区新批境外企业12家,其中境外带料加工企业2家,完成对外经济合作经营额2565万美元。 随着旅游环境的不断改善,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我区的旅游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30.31万人次,海外游客2.4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旅游外汇收入943万美元,同比增长27.4%。全年接待旅游者总人数232.71万人,旅游业总收入12.6亿元,分别增长13%和15.7%。 七、财政、金融、保险 全区完成一般预算收入46.5亿元,比上年增长25%,剔除出口退税后,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27.9亿元。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5亿元,比上年增长29.1%。预算内财政支出21.8亿元,增长12.6%。其中基本建设支出为4.37亿元,同比增长10.9%,企业挖潜改造支出2.53亿元,比上年减少17.3%,农业支出1.04亿元,增长16.9%,文教卫事业费支出4.15亿元,增长19.4%,行政管理费支出1.7亿元,增长53.5%。 金融机构存贷款呈现较快增长势头。至2004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470.6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323.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1%和24.4%。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461.0亿元,比年初增长21.7%,净增82.3亿元,其中企业存款166.0亿元,居民储蓄存款200.5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2.9%和14%。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20.9亿元,比年初增长24.3%,净增62.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13.7亿元,中长期贷款82.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2.4%和32.4%,金融机构人民币的存贷比由上年的68.2%上升至今年的69.6%。 八、科学技术与教育 科技事业发展又上新台阶。2004年我区大力实施“双高工程”,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推进产学研合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区共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总量居全市第一,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49家。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逐步发展壮大,整合研发力量成立企业技术中心成为科技型企业的主要抓手。雅戈尔集团成功创建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率先打破了我区乃至全市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零的记录。至此我区共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4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4家。全年我区企业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16项,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5项、国家新产品5项、国家星火计划3项、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2项。承担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18项,其中市级新产品302项。全年获国家专利授权公告403只,其中发明专利24只。 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科技队伍进一步壮大,为我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5063名,其中高级职称人才358名,(其中博士19名、硕士96名、副高以上职称259名),中级职称702名,本科学历2022名,高级技师6名。年末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33万名,其中高级职称1953人,中级职称以上11621人。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上新台阶,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区共有普通中学39所,在校学生43210人;职业中学8所,在校学生11453人;小学104所,在校学生68236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73人;幼儿园190所,在园幼儿25832人;中等专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2237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为91.23%,与上年提高1.19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全区积极实施现代化示范学校工程,努力打造教育品牌,大力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上半年姜山中学成为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率先打破了一个县(市)只有一所一级重点普高的格局。鄞州职教中心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校,至此,全区已有全国重点、省重点和省示范性学校38所,其中有省一级、二级、和三级重点普通高中各2所。随着教育条件的逐步完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高考上线又上新台阶,其中普高高考上线率为97.32%,上本科率69.44%,均列全市第一,职高上线率为95.72%。全区普通高校上线率已连续三年居全市首位,上本科率连续两年居全市首位。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已连续四年达到90%以上,义务教育各项指标继续居全省领先水平。 九、文化、广电、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丰富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推动了基层文化建设。组织举办了“放歌新鄞州”文化艺术周活动,成功承办了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全国“群星奖”音乐专场比赛和宁波市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暨第五届“东海明珠杯”乡镇文艺调演活动。《关爱女孩全国漫画展示作品集》荣获第十二届中国人口文化奖宣传册类作品金奖,这是我区迄今为止文艺类作品获得的最高荣誉。全区1个专业剧团共演出157场次,观众24.9万人次。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2万册。广播电视业不断发展。广播电视入村率均为100%。有线电视入户率87.0%,较上年提高了8.5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