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鄞州区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九、文广、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取得新的进展,“文化先进县”、“东海明珠”、“浦公英”三大文化工程创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高桥、石矸两镇被命名为第五批“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集士港儿童文化园成为宁波市唯一一家省级“农村儿童文化园”。文物保护、开发和利用有新的突破,南宋石刻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千年古村走马塘的发现,在海内外反响强烈。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各种文化娱乐场所519家。县级图书馆藏书13.85万册。《鄞县日报》发行量3万份。 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广电中心新大楼顺利落成,并启用。实行了“三台合并、局台合一”的管理体制。完成了杖锡乡有线电视联网工程,实现了全县有线电视光缆大联网,新增光缆130杆公里,新增有线电视用户近万户。广播、有线电视入村率均达到100%。广播早间直播时间延长1.5小时。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全年总门诊量269万人次。投入医疗器械购置经费498万元,其中购置万元以上器械65件。投入基建经费600万元,开展重点基建项目8项。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推进,已有464个行政村推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医疗制度,有26.8万农民参加了合医合药的合作医疗,居全市领先。计划免疫以镇(乡)为单位的“四苗接种”符合率达99.14%,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98.98%。通过了国家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评估考核,有20个镇(乡)通过了市级初保达标考评。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新建水站2座,自来水胺益人口覆盖率达96.95%,平均水质合格率为94.52%。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网络和全民体质监测网络逐步建立。学校体育达标率97%。体育人口占全县总人口41.02%。我县运动员在全国各类竞赛中获金牌3枚,银牌4枚,铜牌6枚;在省级比赛中获金牌20枚,银牌18枚,铜牌12枚。宁波天童足球学校参加全国少儿足球赛勇夺亚军。成功地举办了县第十一届运动会和全国体育大会摩托艇赛。全年向上级运动队输送体育后备人才20名。 十、人口与就业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出生人口5315人,出生率为7.37‰,死亡人口4815人,死亡率为6.6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0‰,比上年下降0.15个千分点。全县年末人口721607人,比年初增加354人。在总人口中,男性360104人,女性361503人,农业人口609930人,非农业人口111677人。 劳动就业面逐步拓宽。年末城镇集体以上从业人员4.64万人,城乡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4.51万人。失业职工再就业3230人。年末有登记失业人员1950人,登记失业率为32.98%,比上年高0.36个百分点。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福利保障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资性收入13331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性收入14555元,实际增长15.1%,企业职工人均工资性收入11326元,实际增长12.5%,年末已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7219人,比年初减少22.9%,年人均生活费29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31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2%。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049元,实际增长0.7%。百分之二十最高和最低收入户年人均可支配性收入分别为10159元和2044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加,但增势趋缓。年末人均储蓄余额13709元,比年初净增1414元。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养老保险面继续扩大。全县有1420家国有城镇集体、小集体、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投保率达98%。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参保人数为5.8万人。农村养老保险不断发展。全县有5526家企业的5.7万农村职工和586个行政村的11.6万名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残疾人保障工作进一步强化,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取得良好成效,残疾人就业率达85%。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进一步规范,残疾职工同工同酬和平等享受社会养保险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县慈善会和民政局联合发起的“慈善一日捐”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募集善款549.32万元,发放128.92万元。 年末,县社会福利院收养48人。30家镇(乡)敬老院收养1282人,7854人次得到社会救济,发放救济金109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