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镇海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3 宁波市镇海区统计局

人才战略深入实施。全年全区引进各类人才3712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及副高以上120人。接收各类大中专毕业生2959人,其中,硕士74人,本科1372人。发放非公有制企业本科毕业生租房补贴人数1424人,金额165.92万元。组织各类人才招聘会34场。年末全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8166人,其中,高级826人,中级4370人。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年内开通了党员先锋频道,完成了56个村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区图书馆实现免费开放,镇海籍院士风采馆和陈逸飞纪念馆相继开馆,建成仿宋神舟,成功举办省“群星奖”广场舞蹈比赛,“十里红妆”成功申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澥浦船鼓”、“九龙呈祥”参加了奥运民俗文化展演。年末全区累计开通有线电视用户9.85万户,其中农村5.9万户;新开通数字电视安装小区5个;新增数字电视用户6500户。

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卫生基础设施“3+3”工程建设不断推进,镇海中医院完成搬迁,龙赛医院新城院区(一期)和第五医院主体工程完工。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牵手工程”深入实施,共建立标准化服务站45家,提前实现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服务机构263家,其中,医院6家,疾控监督4家,妇保机构1家,门诊部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45家,村卫生室117家。年末全区共有医院病床968张;拥有专业卫技人员1692人,其中,医生770人,护士(护师)602人。

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全年全区获得国家级金牌3枚,铜牌1枚;省级金牌23.75枚,银牌16.5枚,铜牌12枚;市级金牌12.5枚,银牌14.6枚,铜牌23枚。

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年全区组织开展了200次群众性体育赛事和活动,参与人数38000人。体育健身环境日益改善。全年全区新增各类健身路径24条;全区体育人口比例达49%。

十、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城乡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节能减排工作有效展开,对年耗3000吨以上标煤企业进行节能审计,推进21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全年全区新建城镇截污排污管网20公里,区环境监测监控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完成5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宁波化工区成为全国首家通过国家环保部规划环评的工业园区,城东社区启动了国家级绿色社区创建,3个社区创建成为省级绿色社区,4所学校通过了省级绿色学校现场验收。我区被命名为首批省级生态区。

公共安全建设日益加强。全区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实行安全标准化管理。全面启动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通过省级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区考核验收。全区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平安县(市)区”。全年全区刑事案件立案数3141起,比上年下降3.5%。各类安全生产事故298起,比上年下降11.3%;造成死亡53人,下降7.0%;直接经济损失259万元,下降15.9%。其中,工矿商贸生产安全事故9起,下降10.0%;造成死亡9人,下降10.0%;直接经济损失164万元,下降7.3%。道路交通事故230起,下降9.5%;造成44人死亡,下降6.4%;242人受伤,下降14.8%;直接经济损失33万元,下降50.8%。火灾事故59起,下降20.3%;没有造成死亡和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2万元,下降2.8%。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相对稳定。年末全区按户籍口径统计的总户数为92473户,人口22434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9537人。全年人口出生率5.55‰,死亡率为5.68‰,自然增长率为-0.13‰;全区女性初婚人数1373人,一孩率91.51%,计划生育符合率99.36%。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04元,比上年增长13.4%;人均消费支出16379元,比上年增长17.7%;恩格尔系数为37.3%。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985元,比上年增长14.7%;人均消费支出11857元,比上年增长19.4%;恩格尔系数为41.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7年的2.135:1缩小为2008年的2.111:1。至年末,全区私家车(15座以下)拥有量达到18997辆,比上年增长22.0%;其中,5座以下15270辆,增长23.7%。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年末区属单位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120451人、137825人、83690人、99629人、96724人,分别比上年增长73.8%、61.5%、88.2%、32.3%、116.3%。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6151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达87757人,老年农民养老参保率达83.5%。住房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全年解决经济适用房、解困房254套,廉租住房政策惠及474户家庭。

福利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年末全区拥有各类福利机构10家,拥有床位1405张,福利企业35家。全年募集慈善捐款2613万元,救助人数31106人,支出各类救助金4765万元;纳入低保对象人数1789人,发放低保金556万元。居家养老服务工程初见成效,全区已建成17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3个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点)。

说明: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公报各行业总产值绝对数和增长速度均按当年价格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5、全社会生产总值(GDP)小于区属生产总值的主要原因是石化行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