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镇海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3 宁波市镇海区统计局

2008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中共宁波市镇海区委、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区”战略,深入开展“项目推进落实年”活动,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努力克服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区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增长、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势头。

一、综合

国民经济总体平稳较快发展。经宁波市统计局审定,2008年,全社会实现生产总值(GDP)152.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4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4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81.77亿元,下降59.7%;第三产业增加值66.61亿元,增长13.0%。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7年的1.7:75.1:23.2调整为2008年的2.9:53.5:43.6(见图1)。

区属实现生产总值(GDP)180.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4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09.12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66.61亿元,增长13.0%。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7年的2.6:61.2:36.2调整为2008年的2.5:60.5:37.0(见图2)。

图1:全社会三次产业构成

 

图2:区属三次产业构成

 

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全年全区财政总收入62.87亿元,比上年增长44.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0%(见图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90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8.89亿元,增长20.9%。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8.59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81亿元,增长19.4%;文教卫事业支出4.29亿元,增长19.5%;农林水事务支出1.13亿元,增长43.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86亿元,增长2.3%。

图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走势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全区新增就业岗位7752个,累计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1073个,帮助失业人员、被征地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再就业7490人,培训各类人员822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88.2%,被征地人员充分就业率达95.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97%。

市场价格涨幅前高后低,下半年逐步回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0%(见图4),涨幅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全年八大类分类价格指数呈现“六涨一平一跌”格局,其中,食品类上涨13.8%;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1%;衣着类上涨0.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3.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8.7%;居住类上涨3.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与去年持平;交通和通信类下降6.6%。

图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走势

 

二、农业和农村

农业增产增收。全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农业产值4.51亿元,增长13.0%;林业产值0.13亿元,增长8.8%;畜牧业产值2.74亿元,增长8.1%;渔业产值0.10亿元,增长23.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2亿元,与去年持平。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1073公顷,比上年增长4.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754公顷,增长17.3%;蔬菜播种面积3388公顷,下降9.0%。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211公顷,与去年基本持平。全年粮食产量为31426吨,比上年增长23.8%;蔬菜产量118010吨,比上年下降10.0%。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全区共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5000万元。全区村庄布局规划调整基本完成,6个农村新型居住区试点项目启动建设。累计建成59个村民服务中心,新建、改建33个农贸市场。新完成16个村农村电气化改造,成功创建省农村电气化区。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年农田基本建设开工19处,完工17处,累计完成土石方95万立方米。兴建防洪渠道6条,疏通河道16条。继续开展河道整治,姚江东排北线工程基本完成。

农业机械化程度保持高水平。至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3011千瓦,其中,大型拖拉机23台,小型拖拉机及手扶拖拉机573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535台,联合收割机113台。机耕面积7.56万亩,机耕率99%,机割率99%,农田机灌率达到10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增长。全年全社会实现工业总产值1560.57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546.68亿元,比上年增长17.2%,产销率达到99.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36.51亿元,增长18.3%(见图5);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523.41亿元,增长17.6%。

全年区属实现工业总产值629.05亿元,比上年增长9.9%;实现工业销售产值620.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9%,产销率达到98.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5.00亿元,增长10.2%(见图5);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96.86亿元,增长11.4%。

工业经济效益有待提高。全年全社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6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利润总额亏损38.93亿元,比上年下降18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37.94亿元,增长17.3%;利润总额亏损39.45亿元,下降194.4%。

全年区属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利润总额6.54亿元,比上年下降7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4.39亿元,增长10.9%;利润总额6.02亿元,下降70.0%。

在省、市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十一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中,全社会:总资产贡献率1.25%;资本保值增值率85.88%;资产负债率69.86%;流动资产周转率3.63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2.46%;全员劳动生产率140511元/人?年;产品产销率99.15%。全年综合得分为184.78分。区属:总资产贡献率6.08%;资本保值增值率106.98%;资产负债率67.59%;流动资产周转率1.94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1.00%;全员劳动生产率66973元/人?年;产品产销率98.66%。全年综合得分为171.46分。

图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走势

 

建筑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拥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48家,其中,区属42家。全年全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2.29亿元,其中,建筑工程产值63.43亿元;全年竣工产值达到46.14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72.05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220.3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67.85亿元,比上年增长26.9%(见图6),增幅比上年提高13.7个百分点。房屋施工面积(不包括农村非农户,下同)252.7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1%;房屋竣工面积67.9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