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镇海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3 宁波市镇海区统计局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中共宁波市镇海区委、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国民经济整体呈现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增长方式逐步改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财政、企业和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实现了年初的预期目标,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健康发展。全年全社会实现生产总值195.08亿元,比上年减少3.6%。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3.47亿元,比上年减少8.7%,其中,工业增加值130.36亿元,减少10.0%,建筑业增加值13.11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0.67亿元,增长17.6%;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79亿元,增长14.1%。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1.9∶76.9∶21.2变化为2.0:73.5:24.5。全社会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6624元,按当前汇率折算,达到11093美元。

区属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3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7.4%。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8.4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工业增加值70.48亿元,增长19.6%;建筑业增加值7.93亿元,增长24.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0.67亿元,增长17.6%;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79亿元,增长14.1%。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3.5∶58.0∶38.5调整为2.9∶60.3∶36.8。区属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9042元,按当前汇率折算,达到8842美元。

就业再就业成效显著。全年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9万个次。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1081个,帮助大龄就业困难人员895人。通过完善职业介绍网络等形式,全年帮助19681人落实了就业岗位,其中,包括失业人员、被征地人员和农村劳动力3110人;通过发展非正规就业组织,帮助2389人实现非正规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26%,比去年下降了0.06个百分点,保持了我区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1.9%。从类别看,食品类上涨3.2%;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8%;衣着类上涨3.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5.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1.6%;居住类上涨4.7%;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2.1%。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56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农业产值3.44亿元,增长5.1%;林业产值0.11亿元,增长57.8%;畜牧业产值2.71亿元,增长7.8%;渔业产值0.13亿元,下降30.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17亿元,增长6.3%。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69.23亿元,比上年增长29.8%。

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1611公顷,比上年减少5.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535公顷,比上年减少10.3%;蔬菜种植面积3531公顷,比上年减少5.1%。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197公顷,比上年增长1.3%。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面积比例由上年的1:1.15调整到1:1.26。全年粮食产量为28880吨,比上年减少11.7%;蔬菜产量112546吨,比上年减少9.1%;全年肉、蛋、产量分别为11378吨、15493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2%、18.3%;奶、水产品产量分别为664吨、1263吨,分别比上年减少20.7%、36.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全年新建泵站6座,农田基本建设开工28处,完工26处,累计投放人工1.1万工,完成土石方14.4万立方米。新增防洪渠道88条长4800米,疏通河道25条,改善灌溉面积4600亩,新增除涝面积343亩。

农业机械化程度保持较高水平。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1252千瓦,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大型拖拉机27台,小型拖拉机及手扶拖拉机588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532台,联合收割机115台。机耕面积8.21万亩,机耕率98%;机割面积7.42万亩,机割率99%;农田灌溉面积183万亩,农田机灌率达到100%。全年农村用电量4.68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0.7%;化肥施用量8716吨(折纯),比上年减少10.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保持产销两旺发展态势。全社会完成工业总产值1163.00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155.03亿元,比上年增长24.1%,产销率达到99.3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01.45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096.10亿元,比上年增长24.4%。

区属完成工业总产值445.06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完成工业销售产值438.34亿元,比上年增长30.1%,产销率达到98.4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3.51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完成工业销售产值379.40亿元,比上年增长31.9%。

全社会工业受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影响,经济效益不尽人意。全年全社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70.93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利润总额34.42亿元,比上年减少3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1.11亿元,增长24.2%;利润总额31.42亿元,减少36.5%。

区属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年区属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5.30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利润总额20.56亿元,比上年增长4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5.48亿元,增长33.4%;利润总额17.56亿元,增长41.9%。

在省、市对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十一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中,全社会:总资产贡献率15.36%;资本保值增值率110.35%;资产负债率48.82%;流动资产周转率4.40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2.94%;全员劳动生产率126359元/人•年;产品产销率99.51%。全年综合得分为246.30分。区属:总资产贡献率10.88%;资本保值增值率125.43%;资产负债率66.08%;流动资产周转率2.25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4.75%;全员劳动生产率58411元/人•年;产品产销率98.93%。全年综合得分为196.07分。

建筑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拥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50家,其中,区属45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5.98亿元,其中,建筑工程产值50.17亿元;全年竣工产值达到42.29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38.36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244.34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