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北仑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是两区合并、新的管理体制运行的第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各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扣发展主题,努力克服非典和生产要素供给紧张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开发建设进程,积极推进各项改革,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使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综合 经济实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初步核算,200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7.7%,超过预期增长15%的目标。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算)达到52715元,按当前汇率折算达6369美元。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稳定升级,工业强区地位确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4亿元,比上年增长4.0%;第二产业124.3亿元,增长18.7%;第三产业35.1亿元,增长17.2%。一、二、三产的比重分别为3.8%、75.0%和21.2%。一、二、三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0.4%和18.6%,二产对经济发展仍起支柱作用。 财政收支: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1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其中,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8亿元,增长27.3%。全年预算内财政支出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6.9%。 市场价格:从下半年开始,物价逐月走高。尤其自10月以来的粮油涨价,带动相关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2%。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2.9%,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08.4%。 三大需求 投资: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16.4%。其中,完成工业投资73.7亿元,比上年增长197.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0.9%;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9.7亿元,比上年增长63.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4.5%。 社会投资活跃,非国有单位成为带动全区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年非国有单位完成投资80.7亿元,增长18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6.6%。其中,个私投资27.85亿元,增长224.1%,占23%;港澳台及外商投资65.6亿元,增长174.6%,占54.2%。 消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9亿元,增长13.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8%。消费结构升级,住房、交通和通信等成为消费热点领域。全年销售个人商品住宅94.99万平方米,增长159%;实现销售额19.01亿元,增长350%。全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463元,增长11.3%。其中,交通和通信支出1398元,比上年增长52.8%,增幅最大;衣着支出855元,增长13.7%;耐用消费品支出397元,增长16.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16元,增长6.5%。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长较快的领域分别为:居住支出增长70.8%;衣着支出增长70.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18.3%;交通通讯支出增长46.7%。年末,城乡居民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7.6亿元,增长70.9%,比年初增加7.3亿元。 出口:出口大幅增长。至2003年底,全区出口产品已覆盖到170个国家和地区。全年实现外贸自营出口总额18.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5%。其中,机电产品出口7.62亿美元,增长56.0%;服装出口3.76亿美元,增长49.1%;纺织品出口1.86亿美元,增长61.1%;文教体育用品类出口1.48亿美元,增长26.6%。此四大类产品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为79.6%。 第一产业 农业: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4亿元,比上年增长4.0%。农业占全区经济的比重进一步下降,由上年的4.5%下降到3.8%。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5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种植业产值4.8亿元,下降7.1%;林业产值0.2亿元,下降23.3%;牧业产值1.8亿元,增长30.5%;渔业产值2.5亿元,增长9.4%。 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年末,耕地面积为13395.7公顷,比上年末减少109.3公顷。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1172公顷,比上年减少4912公顷。其中,粮食2474公顷,比上年减少2964公顷;蔬菜2912公顷,减少1135公顷;花卉苗木3876公顷,增加205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06万吨,比上年减少60%。 优势农业发展迅速。2003年,全区农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共实现产值5.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占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2.1%,对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64%。其中花卉苗木、蔬菜、水产等优势产业实现总产值4.6亿元,增长13%。 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全年农田基本建设完成土石方214万立方米;现有灌溉总面积16.1千公顷,节水有效灌溉面积8.5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6.25亿千瓦,比上年增长28.9%;农田温室面积达到104.8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80.75万平方米。 第二产业 工业:工业生产增势强劲。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37.8亿元,同比增长25.6%,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76.3亿元,增长28.5%。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1%。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6.2亿元,增长2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集体企业完成产值29.2亿元,增长14.6%;私营、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130.3亿元,增长32.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216.8亿元,增长29.2%。 工业品销售形势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369.6亿元,同比增长28.1%;完成工业产品出****货值80.1亿元,增长33.6%;全年产销率保持在98%以上。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全年工业经济效益十一项指标综合考评得分272.8分,比上年提高35.5分。其中,资产贡献率19.2%,提高2.3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12.17%,提高0.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3.83万元/人,增长35.2%;产品销售率98.4%,同上年持平;亏损率4.6%,降低1.1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3.0%,降低16.8个百分点。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70.8亿元,增长28.1%;实现利税总额56.4亿元,增长25.7%;实现利润总额39.5亿元,增长30%。 建筑业:建筑业快速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3亿元,比上年增长39%。2003年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56家,从业人员22816人;完成产值27亿元,比上年增长55.7%;实现利润总额1.5亿元,增长25%;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93.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96.4万平方米。建筑施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按总产值计算为11.8万元/人,比上年提高2.4万元/人。 第三产业 交通运输业:全年完成客运量2701万人,旅客周转量11468万人公里;完成货物运输总量1512万吨,货物周转量636827万吨公里。 邮电通讯业:2003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5%;电话普及率已达74.67部/百人,比上年提高8.7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5万户,比上年增加9.2万户;年末各类互联网用户达到5.3万户,比上年增加1.8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