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北仑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3 宁波市北仑区统计局

商业:全年消费品市场除二季度受非典影响一度低迷外,其余各月均保持稳定增长。2003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9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3.4亿元,增长15.3%;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2亿元,减少11.2%;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5.3亿元,增长15.2%。全年集贸市场成交额28.5亿元,增长8.5%。

房地产业:房地产开发加快。200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达21.6亿元,比上年增长77.9%,其中民间开发投资17.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9%。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255万平方米,增长75.8%;竣工面积85.09万平方米,增长143.1%,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9.2万平方米,增长127.3%。商品房销售面积107.8万平方米,增长212.2%;房屋空置面积11.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万平方米。

金融业:金融存贷款同步增长。至2003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62.4亿元,比年初增加76.3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45.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0.2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50.4亿元和14.8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0.1亿元,比年初增加67.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97.9亿元,比年初增加18.9亿元;中长期贷款75.9亿元,比年初增加34.3亿元。

保险业:保险业快速发展。至年末,全区各保险企业实现保险金额619.25亿元。其中,财产保险553.52亿元;人寿保险65.72亿元。全年保费收入2.21亿元,比上年增加0.92亿元。

旅游业: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游客9万多人次,星级宾馆(饭店)、旅行社(公司)总收入4500万元,其中入境旅游8788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14万美元。2003年九峰山旅游区、凤凰山主题公园、东方高尔夫三大旅游项目已完成总投资3.3亿元,同时又开发工业游、港口游等新的旅游项目,举办旅游推介会。旅游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对外开放

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成绩斐然。2003年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35个,较上年增加59个;总投资额3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2%;合同利用外资9.1亿美元,增长51%;实际利用外资5.3亿美元,增长24.1%。现全区共有港澳台资企业268家,外资企业211家。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03年全区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35.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9.7%。其中,外贸自营出口总额18.49亿美元,同比增长47.5%;进口16.64亿美元,增长65.7%;贸易净出口1.85亿美元。进口和出口额分列全市首位。

对外投资和经济技术协作取得积极进展。2003年设立境外机构12家,完成对外承包劳务、经济技术协作营业额9700万美元。

社会事业

科技: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03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55亿元,同比增长52.4%。2003年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累计7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累计12家);新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累计20家)。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3年企业共申报国家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2项,立项25项,获得市级、国家级科技经费资助1048万元;申报省、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0多项,下达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9项,市级各类科技经费资助项目50多项。新产品开发势头强劲。2003年列入市级新产品计划58项,认定区级新产品73项,完成市级新产品成果鉴定22项,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13项。技术交易活跃,专利质量提高。全年通过技术市场完成课题122项,签约47项,累计合同成交金额1.1亿元。创建专利示范企业7家,专利试点企业14家,全年专利授权量254件,授权发明专利7件。

文化: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区共有文化馆1个,影剧院1个,博物馆1个,各类图书馆9个,图书馆藏书量11.5万册,借阅16.2万人次,图书流量24万册次。广播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2%。以城乡互补、巡回交流的方式举行了18场系列文化活动,文化三下乡活动充分发挥了沟通城乡居民的桥梁的作用。文艺创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共创作各类艺术作品302件,其中获国家级奖项20件,省级奖项12个,市级奖项22个,其中越剧《百花江》获省第九届戏剧节优秀新剧目奖、优秀编剧奖等5项创作奖和表演奖,广播剧《铁肩柔情》与歌曲《都市贝贝》均获得市“五个一工程”奖。基层特色文化创建活动蓬勃发展。全区共创建5个农民乐园,20个村落文化示范村,有60%的行政村达到宣传文化阵地“六个一”市级标准。

教育: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区现有高中5所,完中1所,初中12所,小学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融成校、电大工作站、教师培训中心于一体的区成教中心1所,乡镇、街道成校5所,流动人口子女学校8所,公立幼儿园4所,私立幼儿园130家。在校学生4万多人,在职教师2600多人。

2003年义务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9.85%(除极个别残疾儿童免予入学),小学和初中年级巩固率分别为100%、99.87%;“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95%;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8.6%。大多数小学基本完成向六周岁儿童入学的过渡工作。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到97.12%。高中段入学率达到92.4%;普通高校录取率达89.5%。

体育:强化人才培养,引进优秀体育苗子16名,输送体育苗子到省少体校2人、市少体校20人。倡导全民健身活动。按照市“1154”全民健身网络工程要求,全区新建健身路径15套,使全区健身路径总数达42套。以科学健身抗击“非典”为契机,以健身操、腰鼓、太级拳、秧歌舞、网球、广播操、武术等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健身运动营造全民健身氛围,提高全民体育健身参与度。

卫生:卫生事业不断进步。截止年末,全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到266个,其中医院28个,诊所237所,妇幼保健院1所。医院床位数778张,年末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67人,其中医生511人。全年各医院门诊人次近200万。

城市建设和管理

城市建设:新区建设全面加速。按照“一体二翼”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目前2.2平方公里城市中心区(包括行政中心、体艺中心和阳光大厦等)正在加紧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已基本完成。西片区小港中心区建设加快,随着329国道、沿海中线、四期码头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以及一些大型项目的落户,东部城区建设全面启动。全年共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7亿元。现建成区面积达到31.7平方公里。

道路建设:交通状况不断改善。2003年共完成交通投资5.1亿元,改造农村不符合公路等级桥梁35座,新建公路61公里,改建18公里,新开通公交线路5条。至年底,道路总长117公里,公路交通里程303公里,公路密度为51.6公里/百平方公里,行政村通车率达到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