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镇海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3 宁波市镇海区统计局

生态综合治理和环境污染整治取得新成绩。完成了海天生态林工程,启动了“三大生态体系”的“六项重点生态工程”;着手实施了中大河等重点河道实验段综合整治工程。

城市绿化:大力推进城区绿化建设。年末城市各类绿地面积2277.37公顷,比上年新增1380.87公顷。其中,建成区绿地面积1633.50公顷,新增840.64公顷;建成区绿地率40.26%,比上年提高6.66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21平方米,人均比上年净增0.86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51%,比上年提高5.03个百分点。

四、城市信息化

邮政通信业:邮政通信业发展迅速,现代化通信手段进一步普及。全年实现邮电通信业增加值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09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完成业务收入2.83亿元,比上年增长40.1%。邮政传统业务下降,新型业务明显上升。全年发送信函137.10万件;累计订销各类报刊1437.55万份,比上年下降3.2%,国内出口包件9.87万件,增长30.2%。至年末,全区电话普及率(包括小灵通用户)达78.06部/百人,其中,市话普及率79.84部/百人;农话普及率76.10部/百人。

信息基础设施:综合通信能力继续增强。至年末,全区程控交换机总容量达12.70万门,比上年增长2.4%,其中,市话交换机容量为5.10万门,农话交换机容量为7.60万门,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2.7%。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通讯能力发展迅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社会化应用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区建立了政务专网,已有140家单位实现了政务网络互连互通,并以物理隔离方式保证了专网的安全。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宁波中汇纺织公司等4家大中型企业已经成功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开始运用到产品销售和企业管理领域。同时,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也深入推进。

五、社会事业

科技: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力度,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至年末,全区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3家,民营科技企业112家,区级工程中心26家,区级科技(科普)示范基地27家。全年开发新产品226只,列入市级以上开发项目的科技计划142个。全区科协队伍继续壮大。年内新成立了区环境科学协会,至年末已有区级学会、协会24个;会员达2845人。镇(街道)科技组织6个,会员715人。

技术市场日益繁荣,技术交易额稳步增长。全年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68份,技术交易额5308.64万元,比上年增长30.8%。高新技术产业取得长足进步,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50.92亿元,比上年增长41.4%。

教育: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年区级财政用于教育事业经费达10731.2万元,比上年增长17.0%;征收教育附加费4739.24万元,比上年增长30.07%;接受“三胞”捐资374万元。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学14所,其中,完全中学5所,职业高中1所。小学32所。高中在校学生4026人,初中在校学生9570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1482人,小学在校学生20798人。初中入学率99.94%,小学入学率99.97%,幼儿入园率91.80%。一年中为国家输送大学新生1138人,中专新生433人,初中技校新生91人。全区普通高校录取率达到87.5%。

成人教育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成人自学报考人数众多,在参加自考学生中,全年取得本科毕业40人,专科毕业122人。参加电大学习的学生中,年内取得本科毕业46人,专科毕业122人。党校在读学员478人,取得专科毕业90人。

人才资源:全区开发人才资源工作取得整体性突破。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480名,其中,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和副高级以上职称人才29名。接收各类大中专毕业生99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7名,本科生282人,大专生240人,中专生464人。同时,积极实施职称改革,做好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和考试工作。至年末,区属企事业单位已取得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各类科技人员10085人,其中,高级412人;中级2953人;初级6720人。在各类科技人员中,工程技术人员2893人;农业技术人员112人;卫生技术人员807人;教育技术人员2015人;经济、会计、统计专业人员3444人;还有档案、图书资料、工艺美术、律师、新闻出版、群文、文博、艺术、翻译、播音等专业814人。

文化: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年内成功地举办了秋洽会文艺晚会、宁波市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上海市宁波市社区文化“双城”论坛研讨会等大型文化活动。通过实施“扫黄打非”治理,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开始筹建网吧行业协会;年末全区有文化经营户185家,其中,歌舞厅41家,OK厅4家,音像销售出租47家,书报刊零售83家,发证演出剧场6家,电子游戏4家,极大地丰富了城乡人民的生活。全区有区级图书馆1个,藏书11.50万册,其中,本年新购0.86万册,全年借阅12.3万人次;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5个,农村喇叭入户率92%,累计开通有线电视6.2万户,其中农村3.5万户。

卫生: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进一步深化,以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至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0所,其中,医院7所;门诊部(所)29所;妇幼保健站1所;医控与监督3所。年末全区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199人,其中,医生560人,护师、护士425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26人,护师、护士20人。年末全区共有医院病床1118张。

体育: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2003年,全区体育健儿在省级各种体育比赛中共获27.5枚金牌,在市级各种体育比赛中共获10.3枚金牌、11.8枚银牌和9.8枚铜牌。

群众性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健身设施不断改善,健身队伍不断壮大。全区由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建造的健身苑(路径)达75个,年内新增23条。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即体育人口达49%以上。

六、人民生活

人口:年末全区总户数87058户,总人口216691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16110人。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全年人口出生率5.85‰,死亡率5.71‰,自然增长率0.15‰,计划生育符合率99.53%。全区女性初婚人数1061人,一孩率达94.23%。

就业:再就业工程不断推进。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083个,推出大龄岗位1722个,帮助6115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6%,比去年下降了0.3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