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镇海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3 宁波市镇海区统计局

运输邮电业: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运量扩大,服务改善。年末全区拥有营运性公路运输工具2310辆,其中,汽车2204辆;其他机动车60辆;运输拖拉机46辆。拥有船舶49艘,总载重45847吨位。另据交通部门抽样调查推算,全年共完成货运量796万吨,比上年增长4.9%。完成客运量1788万人次,比上年减少2.1%。

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现代化通信手段进一步普及。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完成业务收入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邮政传统业务下降,新型业务明显上升。全年发送信函448.99万件(其中,邮送广告290.93万件);累计订销各类报刊1482.88万份,比上年增长11.4%。至年末,全区电话普及率(包括小灵通用户)达68.75部/百人,其中,市话普及率80.75部/百人;农话普及率55.45部/百人。年末拥有移动电话134715户,比上年末净增30903户。

综合通信能力继续增强。至年末,全区程控交换机总容量达13.65万门,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市话交换机容量为8.61万门,农话交换机容量为5.04万门,分别比上年增长12.8%和5.9%。

国内贸易:随着流通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商业企业加快布局和业态调整,以连锁超市为代表的新型业态显示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贸易业零售额为13.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8%;餐饮业为2.00亿元,增长20.4%;其他行业为3.70亿元,增长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为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私营经济为5.37亿元,增长46.1%。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9.09亿元,比上年增长2.2%。

对外经济:外向型经济取得新的成效。外贸出口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全年累计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6.26亿美元(海关口径),比上年增长85.1%,其中,自营出口2.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8.8%。区属工业企业全年出****货值25.68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同时,充分发挥区域的综合优势,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吸收外资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全年新批外资企业77家,总投资3.43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3.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056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2%、82.6%、205.3%和74.0%。

财政、金融、保险: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新变化,财政、税务以及金融、保险部门不断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有力地支援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全区财政总收入9.29亿元,比上年增长30.4%。预算内财政收入8.88亿元,比上年增长33.0%,其中,预算内地方财政收入4.15亿元,增长66.5%,预算内财政支出5.53亿元,比上年增长35.1%。。

金融业务运行稳定。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16.61亿元,比年初增加21.95亿元。全年发放各种贷款余额79.52亿元,比年初增加11.85亿元,其中,农业贷款3.13亿元,比年初增加0.83亿元;工业贷款9.39亿元,比年初增加0.04亿元。全年银行累计现金收入216.70亿元,现金支出229.18亿元,净投放货币12.48亿元。

保险事业持续稳步发展。全区拥有保险公司(不包括代理机构)3家。全年参加财产保险的企业830家,家庭财产保险1.45万户,人身保险11.3万人。全年国内保险业务承保总额达311.52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财产保险承保总额275.86亿元,增长17.3%。全年收缴保费1.15亿元,各类赔款案件8049件,已决赔款3374万元。

科技、教育、文化: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积极推进科、教、文事业发展。
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力度,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至年末,全区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区级高新技术苗子企业24家;区级工程中心26家;区级科技(科普)示范基地27家。

技术市场日益繁荣,技术交易额稳步增长。全年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95份,技术交易额4058万元,比上年增长17.0%。

全区科协队伍继续壮大。年末已有区级学会、协会23个,会员达2770人。镇(街道)科技组织6个,会员690人。

全区开发人才资源工作取得整体性突破。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151名,其中,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和副高级以上职称人才22名。接收各类大中专毕业生86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名,本科生229人,大专生186人,中专生444人。同时,积极实施职称改革,做好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和考试工作。至年末,全区已取得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各类科技人员8749人,其中,高级394人;中级2260人;初级6095人。在各类科技人员中,工程技术人员2260人;农业技术人员144人;卫生技术人员763人;教育技术人员1945人;经济、会计、统计专业人员2827人;还有档案、图书资料、工艺美术、律师、新闻出版、群文、文博、艺术、翻译、播音等专业810人。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积极推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条件全面提高。全年区级财政用于教育事业经费达9171.6万元,比上年增长20.6%;征收教育附加费3643.6万元,比上年增长14.2%;接受"三胞"捐资1342.1万元,比上年增长46.0%。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学14所,其中,完全中学5所;职业高中1所;小学32所。高中在校学生3435人,初中在校学生9697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1353人,小学在校学生19362人。初中入学率99.91%,小学入学率99.97%,幼儿入园率91.50%。一年中为国家输送大学新生1065人,中专新生457人,初中技校新生85人。

成人教育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成人自学报考人数众多,在参加自考的学生中,取得本科毕业43人,专科毕业124人。参加电大学习的学生中,取得电大专科毕业77人。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年内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东方财富高峰论坛、十五届菊展、包氏家族与宁波商帮文化研讨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首次与中央电视台合成举办了秋洽会大型文艺晚会《相逢在镇海》。文化市场方兴未艾。年末全区有文化经营户240家,其中,歌舞厅50家,OK厅5家,音像销售出租67家,书报刊零售105家,发证演出剧场7家,极大地丰富了城乡人民的生活。全区有区级图书馆1个,藏书10.47万册,其中,本年新购0.84万册,全年借阅12.79万人次。

卫生、体育:以控制费用、改善服务、提高质量为主题,积极推动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以满足城乡居民医疗服务需求。至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8所,其中,医院7所;门诊部(所)27所;妇幼保健站1所;医控与监督3所。年末全区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145人,其中,医生560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26人;护师、护士438人。年末全区共有医院病床985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