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镇海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第一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中共宁波市镇海区委、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面完成了各项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核算,全年全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3.57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5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80.77亿元,增长28.9%;第三产业增加值19.65亿元,增长11.6%。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5∶75.5∶21.0调整为3.0∶78.0∶19.0。全社会人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991元,按当前汇率折算,达到5798美元。 经核算,全年区属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84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5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26.04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19.65亿元,增长11.6%。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6.9∶52.2∶40.9调整为6.5∶53.3∶40.2。区属人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7217元,按当前汇率折算,达到3288美元。 各项改革整体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区政府工作部门从23个调减为19个,区级机关和镇(街道)机关编制分别精简了18%和23%;企事业单位改革逐步深化。6家经济主管局的转体工作稳步推进,全区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制工作已全面展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全区行政审批事项消减了40%以上;经济服务中心运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审批效率明显提高,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至年末,全区(不包括大工程单位,下同)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达到34686人,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达到32355人,享受养老金待遇的离退休人员7582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29573人。 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市场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经济运行结构和效益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城市管理和环境治理亟需进一步加强。 二、第一产业 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15亿元,比上年增长3.2%。实现农业总产值4.95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种植业产值2.5亿元,增长2.5%;林业产值0.05亿元,增长25.0%;畜牧业产值1.89亿元,增长21.9%;渔业产值0.51亿元,减少13.6%。 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年粮食种植面积8005公顷,比上年调减762公顷。比较效益较好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明显扩大。全年种植蔬菜4313公顷,比上年增加194公顷;种植花卉苗木517公顷,比上年增加221公顷。使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由上年的1∶1.1调整为1∶1.2。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农村经济净收入17.08亿元,比上年增长38.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全年农田基本建设开工390处,完工396处,累计投放人工87.44万工,完成土石方93.28万立方米;疏通河道28条,计土方量30.13万立方米;兴建防渗渠道151条,计3.27万米;改造园田6000亩;改造农灌泵站80台。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3104千瓦,其中,大型拖拉机93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850台,机动脱粒机械6755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455台,联合收割机216台。全年农村用电量2.56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43.8%;化肥施用量8316吨(折纯),比上年增长4.6%。 三、第二产业 全社会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0.77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其中,工业增加值75.92亿元,增长29.5%;建筑业增加值4.85亿元,增长19.5%。第二产业占全社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75.5%上升为78.0%。 区属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其中,工业增加值23.07亿元,增长16.5%;建筑业增加值2.97亿元,增长21.3%。第二产业占区属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2.2%上升为53.3%。 工业:全区工业根据"十五"工业发展计划的总体要求,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努力营造新的经济增长平台,同时,加大技改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使全区的工业经济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全社会完成工业总产值35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区属完成工业总产值117.87亿元,比上年增长23.9%。 在区属工业中,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企业全年累计完成工业产值84.62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非国有企业全年累计完成工业产值33.25亿元,比上年增长41.5%。全年全部区属工业投资达1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1%,其中,区属工业技改投资达6.59亿元,增长68.4%。 工业企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工业企业全年累计完成销售产值350.79亿元,产销率达98.7%;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56.77亿元,利润总额21.5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2%、60.0%。其中,区属工业企业全年累计完成销售产值113.25亿元,产销率达96.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2.89亿元,利润总额6.5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0%、16.7%。 在省、市对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十一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中,全社会:总资产贡献率21.6%;资本保值增值率112.42%;资产负债率41.80%;流动资产周转率4.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6.68%;全员劳动生产率110695元/人•年;产品产销率99.08%。全年综合得分为266.16分。区属:总资产贡献率12.92%;资本保值增值率118.17%;资产负债率55.08%;流动资产周转率1.97次;成本费用利润率7.28%;全员劳动生产率43363元/人•年;产品产销率96.36%。全年综合得分为177.53分。 建筑业:建筑行业在规范市场、加强管理、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年末全区拥有四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38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0.90亿元,其中,国有经济企业完成产值12.70亿元,集体经济企业完成产值0.50亿元。区属建筑施工企业施工面积109.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1.0万平方米。按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7699元/人,比上年提高11.3%。 四、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社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0%,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区属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2%,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运输邮电仓储业实现增加值3.02亿元,比上年增长5.0%;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5.44亿元,增长11.9%;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3.87亿元,增长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