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北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3 宁波市江北区统计局

财政收支保持良好。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18亿元,增长23.7%,其中基本建设支出0.26亿元,增长358.2%;科技三项费用0.37亿元,增长21.3%;教育支出1.19亿元,增长10.3%;社会保障补助支出0.36亿元,增长69.5%;城市维护费1.91亿元,增长18.0%;医疗卫生支出0.62亿元,增长42.8%。

八、科技与人才

科技投入继续加大,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本级财政科技经费达到3000万元,其中科技项目经费达1300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2项,市区级科技项目立项近50项,开发市级新产品128项,获得上级科技经费支持676万元,均创历史新高。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58亿元,增长30%。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区级高新企业4家,全区拥有各级高新企业达30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市级21家。“宁波电力机车传感器工程技术中心”跨入省级,“宁波微型精密金属件工程技术中心”和“宁波市热交换器工艺装备工程技术中心”跨入市级,此外,新增区级研发机构5家,全区拥有省级研发机构4家,市级3家,区级19家。

人才引进工作步伐加快,人力资源素质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江北区经贸人才市场共举办人才招聘会101场次,其中综合性人才招聘会53场次、行业专业性人才招聘会48场次、猎头专场6场次。全年共引进人才5333名,其中博士7名,硕士60名,高级职称人员102名,中级职称人员301名,高技能人才30人。全年毕业生签证1690人,报到690人,新增代理人数1782人。

九、教育与卫生

教育整体实力明显提升,教育均衡化发展进一步推进。全区共有各类中小学校38所,各类幼儿园46所,区、镇成人文化学校5所,其中省农村示范中小学校13所,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学校14所,达省万校标准学校9所,三类学校的学生数占全区学龄儿童的68%;全区现有教职员工1650人,中小学生29932人。全区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巩固率、残疾儿童入学率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的比例达到99%,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9.1%。全区享受免费教育的本地学生14100余人,享受免杂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近1000人;新办5所以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公办中小学校,在14567名外来义务段学生中,有92.8%在各类公立学校就读。

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全区共有各类医疗机构186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1家,村卫生室37家;区属医疗机构拥有病床474张,卫生技术人员1073人;全年共新建、改建社区卫生服务站27家。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实际参保72977人,参保率达97.4%。

十、文化与体育文化事业繁荣健康发展,文化大区建设扎实推进。全区有市级文化宫12个,其中市级村落文化建设示范点5个,市级社区文化宫7个,全年新建、改建文化宫17个。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集文化馆、图书馆为一体的公益性文化项目区文化中心已通过立项审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天主教堂”等2处文物单位成功获批第六批国保单位,公布了“抱珠楼”等5处区级文保点。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了“文化三下乡”、文艺家进社区、进校园、“千场电影百场戏剧进农村”等系列文艺温馨活动400余次;文化馆免费举办了6期文艺培训班,受训学员300多名。文化市场整顿力度加大,出动执法检查2593人次,查获违法违规经营单位108家,收缴非法音箱制品12983盒、盗版电子出版物123张、非法书刊803本。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区有省、市、区级体育传统学校19所;全年新建250米塑胶运动场1个,室内体育馆1个,篮球场27个,体育路径25条,改造150米以上塑胶运动场2个。全年各街道(镇)举行大小群众体育活动约50次,组织参加市级比赛近10次,举办市级比赛1次,1000人次以上的大型活动3次。“我锻炼、我健康”系列体育演出深入社区,正常锻炼人口到达40%。全年近30名运动员参加省运动会并夺得11.5枚金牌,被评为市体育贡献奖单位。

十一、交通建设区域交通承载能力明显提升。杭州湾大桥连接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全年投资约31000万元;报国寺旅游公路新建工程,线路全长约7公里,投资2.2亿元,全线工程于2006年6月进行了交工验收,目前已正式通车;县乡道路及危桥危涵大修改造工程均已完工,投资约706万元;新开工建设路政治超点和公路养护生产用房2个,计划投资1120万元,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实施县道及以上“五沿”地段以及事故多发地段安保设施,完善城区及街道(镇)学校周边安全设施和乡村道路的标志标线,计划投资约366万元;新建30个公交停靠站和1个乡镇客运站,总投资约180万元;完成绿色通道线路长11.05公里,投资约1105万元;实施10条农村联网道路,全年实际完工率60%,开工率100%,完成形象进度64%,投资约773.12万元。

创建文明公路,打造“畅、洁、绿、美、安、优”的公路形象。开展超限超载治理210余次,出动路政、稽征、交警2940余人次,共检测车辆1716台次,查处超限超载车辆454辆,罚款194.54万元,卸载5172.61吨,卸载率达100%。公路主干线好路率保持100%,综合好路率保持74.5%以上,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服务。

十二、城市建设与管理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完成了扬善路、玛瑙路、谢家规划二路、育才北路、谢家七号路西延II标段工程和谢家三号路滨河绿化工程。目前环城北路西段拓宽改造工程正在积极实施,大庆南路及环城北路东段改造项目启动。城区旧村加快改造。实施了贝家巷、鄞慈镇路、白沙路145号地块、正大巷地块、西草马路零星地块等非成套房地块的拆迁,总计改造房屋面积17万平方米,测算拆迁资金11.8亿元,其中非成套房9万平方米,涉及2200多户。农村安置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完成了丽庄西苑(庄桥)4.8万平方米的农村安置房建设,在建和准备开工的有庄桥城庄、洪塘5号地块、洪塘12号地块、费市地块安置小区、慈湖人家二期等生态型农村安置社区建设,面积近95万平方米。

市政设施管养力度加大。全区市政设施完好率达81%;维修各类坑、洞、块3000余处,其中沥青路3675平方米,砼路面1010平方米,人行道1115平方米;改造下水道2634米;更换窨雨井378套;疏通下水道6550米,窨雨井633座;完成进户安装自来水表2100户,进户率达95.5%;城乡垃圾集中收集清运率和袋(桶)装化率均达100%;新增保洁道路10条,面积为90538平方米,保洁总面积达167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