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北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3 宁波市江北区统计局

宁波市江北区统计局

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各种新形势和新挑战,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圆满完成了区人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增长,外向型经济继续扩大,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高,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经宁波市统计局下管一级初步核定: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19.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1亿元,减少2.7%;第二产业增加值58.37亿元,增长18.1%,工业增加值50.94亿元,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57.65亿元,增长12.0%。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3.02:48.79:48.19。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1亿元,减少2.7%。全年粮食种植面积87360亩,减少6330亩;蔬菜种植面积35640亩,增加2205亩;果用瓜种植面积11850亩,增加5370亩;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7265亩,减少2865亩;席草、绿肥等其他作物种植面积22170亩,减少10875亩。

全年粮食产量34956吨,比上年减少6089吨;蔬菜产量72765吨,增加2202吨;果用瓜产量16132吨,增加3672吨;肉类总产量7420吨,减少1415吨;牛奶产量3240吨,增加1862吨。

新农村建设掀起高潮。完成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创建2个,市级环境整治村20个,区级示范村7个,农机安全村5个;结对共建活动,重点帮扶19个年可用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完成村级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造21个;新建农机、杨梅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17家;万亩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竹笋基地、蜜梨基地、盆景苗木基地列为市级优势农产品产业基地;三勤白茶基地成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有机白茶基地和我区第一个露天喷滴灌设施基地,巨峰系列葡萄被评为宁波市十大名果。

三、工业

工业生产增长迅猛。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43.13亿元,增长47.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7.94亿元,增长48.0%,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2.7%;新产品产值率8.2%,为2000年来最高;外贸出****货值50.25亿元,占销售产值的15.7%。从工业结构看:全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3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90亿元的企业1家,1亿至5亿元企业29家,5000万至1亿元企业45家;规模以上工业轻重工业比重为15.21:84.79;27个工业行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和金属制品业七大行业均实现工业总产值上十亿元,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幅达到87.1%。

工业效益快速提升。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得分238.14分,比上年同期提高28.51分;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1.29亿元,增长50.7%;产品销售率100.7%,名列全市首位;实现利税总额31.56亿元,增长78.5%;其中利润总额20.29亿元,增长86.1%。

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明显下降。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95897.49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量245912.71吨,电力消费量62189.38万千瓦时,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0931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下降36.7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位强劲增长。全区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60亿元,增长38.3%,增幅居全市首位。其中限额以上投资完成额67.39亿元,增长37.3%。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二产业投资15.73亿元,减少14.5%,其中制造业投资15.46亿元,占二产投资比重的98.3%,减少15.1%;第三产业投资53.87亿元,增长68.6%,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3.73亿元,占三产投资比重的25.5%,增长36.4%。

房地产开发投资成为全区投资的亮点,完成投资34.75亿元,增长90.2%,占全区投资总额的比重达49.9%。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30.31亿元,增长45.5%,商品房销售面积47.98平方米,减少4.8%。

注:1、“注册地统计”指按房地产开发企业工商登记注册地统计;2、“所在地统计”指按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项目发生地统计。

五、服务业

服务业平稳发展。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7.65亿元,增长12.0%,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86亿元,增长14.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营业额38.89亿元,增长14.5%;住宿餐饮业营业额3.97亿元,增长17.6%。

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140.69亿元,增长26.3%。从商品销售类别看:金属材料类、汽车类、食品饮料烟酒类销售量居前三位,分别达到30.06亿元、15.03亿元、8.86亿元;通讯器材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速居前三位,增幅分别达到278.1%、131.9%、41.3%。

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全区年接待国内游客67.55万人次,增长47.2%,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3.81亿元,增长39.1%;接待入境游客2.02万人次,增长117.2%,实现外汇收入1121万美元,增长217.2%。全区8个旅游景区(点)年接待游客已达220.1万人次,增长260.7%;门票收入610.4万元,同比增长4.3%。辖区内新增星级饭店1家,目前累计达9家,平均客房出租率为2.7%;新评全省首批星级餐馆3家。

六、对外贸易与招商引资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全区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10.4亿美元,首破10亿大关,增长54.8%,其中出口7.47亿美元,增长45.3%。出口产品结构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势头迅猛,出口达9713万美元,增长108.5%,增幅居全市首位,占总出口比重的13%,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出口市场多元化,对俄罗斯、非洲、东盟等新兴市场出口增幅分别达到211%、94%、73%。企业品牌建设不断推进,全区新增境外注册商标16个,累计达21个,其中“金田”商标被确定为“浙江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

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升。引进外商投资项目46个,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6个;合同利用外资9022万美元,减少23.3%;实到外资7020万美元,增长16.8%。

七、财政收支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2.83亿元,增长36.4%;一般预算收入26.07亿元,增长35.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80亿元,增长36.6%;中央财政收入11.27亿元,增长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