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东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金融、中介、创意、信息、会展、物流 金融集聚趋势明显。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地区总部签约入驻国际金融中心。新引进金融业市级分支机构8家。首家外资银行――汇丰银行和全市唯一一家金融信托机构——金港信托成功落户。小额贷款公司组建顺利。 中介经济加快拓展。全年新引进各类中介企业150余家,累计1700多家,其中律师事务所21家,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23家。全球最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正式开业。远见旅研成为全国最大的旅游设计企业。 创意经济起步良好。和丰创意广场引进亿法德、韩国工业设计协会等13家工业设计企业。 信息经济发展加快,全区科技和信息服务企业总数达到600余家,信息化试点单位19家,信息化示范单位4家。成功多媒体成为市重点软件企业。 会展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共举办各类展会46个,展出面积达7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4%。品牌会展发展迅速,家博会首创布展菜单式服务,累计成交52亿元。机械展位突破200个,中国国际机械工业展览会跻身全国行业展会五强。华博会展成为全国十大最佳组展公司。车博会被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品牌展会之一。 物流经济集聚加速。全年新引进物流企业59家,累计505家,其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占26%,形成了彩虹路—百丈路沿线航运物流业发展的“黄金通道”,企业集聚达到全区的47%。 七、对外经济、合作交流 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4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自营出口35.6亿美元,增长24.7%。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0%;机电产品出口额为1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5%,两项商品出口额占比分别为17.4%和54.7%。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额分别为34.2亿美元、1.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提高23.7个和49个百分点。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开拓成果初显,出口增长35.4%。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新设立境外机构6家。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发展较快。全年完成对外劳务承包7935万美元,同比增长20%。设立境外公司6家,中方累计投资792.1万美元。 外资利用平稳增长。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405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804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4%和8.9%。全年共引进内资企业1178家,其中服务业企业1155家;注册资金达64.1亿元,其中服务业62.7亿元。新批外资项目36个,总投资达1.89亿美元。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分支机构4家,累计达17家。 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强劲。全年完成服务外包总额4.5亿元, 位列全市第四,其中信息技术外包(ITO)1.2亿元、业务流程外包(BPO)3.3亿元,服务外包企业26家,从业人员1490人。 对内合作交流不断加强。全年新注册长三角地区企业120余家,注册资本超过2.5亿元。新注册上海知名企业23家,注册资本达7465万元。积极参与浙洽会、与上海卢湾区、虹口区合作交流进一步深化,“山海协作”工程扎实推进,与衢州资源产业合作成效明显。 八、科技、教育、人才 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城区创新指数位居全市第二。成功举办第八届科技人才周、第二届中国专利周宁波活动周。14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1家成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成为我区首家市级重点软件企业。4个科技项目被列入国家科技计划,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制备工艺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家企业工程技术中心通过市级认定,全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达到12个,江东科技创业中心孵化企业累计突破120家。新培育区级科技服务业企业5家,累计达到20家。全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同比增长53.7%,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居全市前列。“斐戈”成为全市第一个进入欧盟奢侈品市场的自主品牌,野马电池2件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韵升、野马”等被评为“浙江出口名牌”。与浙江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院校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企业科协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年新增加1家,累计增至3家。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区全年拥有各类学校60所,其中6所初级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3所小学,29所幼儿园。教职员工2980人,在校学生31741人,在园幼儿7586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升学率均为100%,初中毕业年级学生升学率99.67%。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再上新台阶,成功创建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荣获首批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新城第一实验学校顺利开学。李惠利小学夺得WRO2008国际奥林匹克机器人竞赛常规赛一等奖。荷花庄小学、四眼碶中学获得全国书法教育先进荣誉称号。江东实验小学成为省名师名校长实践基地。东胜、东柳街道成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区文明办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江东老年大学获得省老年大学规范化建设示范校称号。早期教育覆盖率进一步扩大,建成江东早教实验中心,新增社区早期教育指导站1个,新建6个早教专用教室。减免学杂、课本费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困扶持工作扎实推进,全年约10.8万人次享受各类经费减免,减免金额1400万元,约3500人次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借读费减免,减免金额83万元,600余人次得到帮困资助,资助金额达12万元。 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全区人才总量达到43872名,高层次人才733名,分别比上年增长10.4%和22.6%。全年引进各类人才4120名,其中高层次人才135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70名,正高2名,副高61名。在全省率先设立了“服务业人才政府特殊津贴”。 九、文化、卫生、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共举办“百场文化”进社区活动712场次,其中“百场歌舞”112场次,“百场电影”120场次,“百姓艺术课堂”公益培训80场次,参与群众16万人次。“人文讲坛”成为省首批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划船社区被命名为省首批文化建设示范点,福明街道荣获省“东海文化明珠”称号。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地方志编纂工作扎实推进,全区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32处。全区现有特色文化队伍达到521支,参与群众43951人。 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年末全区实有卫生事业床位831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691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684人、注册护士600人,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8.6%、8.5%。全区门诊量达210.6万人次,同比增长8.6%,其中社区门诊量达145.9万人次,同比增长14.1%,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满意度为91.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完成麻疹疫苗应急接种3213人、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查漏补种近1.2万人。孕产妇产前筛查率、系管率分别达94.2%、96.5%,孕产妇死亡率为零;围产儿死亡率为2.49‰,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7.8‰,儿童系统管理率97.3%。全区2127人次参加无偿献血,献血量达669.6升。计划免疫“五苗”报告接种率99.75%。创建成为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中医中药中国行”宁波站启动仪式在我区成功举行。全年社区中医药服务业务量达4432.7万元,占社区卫生服务总量的36.4%。第六医院新住院大楼投用,眼科医院改造提升工作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