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海曙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3 宁波市海曙区统计局

三、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2006年财政预算对科技的投入为4087万元,同比增长12.9%,其中“科技三项经费”为1820万元。全年获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4项,其中国家级3项;获国家科学进步奖1项;实现授权专利296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加大科技合作力度,组织区属单位与中科院、浙江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院所对接,共签定科技合作项目9项。积极开展全区科普宣传,组织了“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试点大型科普宣传咨询活动,完成了“普网工程”,共培训学员2200余人。

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不断提升。2006年区财政预算对教育的投入为1.16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全区现有中小学33所(其中民办小学4所),在校中小学生3.07万人。义务段入学率、中小学年巩固率及初中升入高中的比例均为100%。有幼儿园41所,3-5周岁入园幼儿8187人,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131.1%。优质学校群体继续壮大,有省、市示范性文明学校14所,市现代化达纲校(园)25所;小学优质教育在校生比达到70.3%,幼儿园三星级以上优质教育资源达到29所。学年末在编教职工2093名,其中专任教师1738名。中小学教师合格学历分别达99.4%和100.0%,其中高一层学历分别达86.3%和87.9%;幼儿教师合格学历达100%,其中高一层学历达92.5%。

文化事业

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成效。制定了海曙区“十一五”期间文化体制改革方案,完成文化馆体制改革,新办独资文化企业一家。举办了第五届商贸文化艺术节、“和谐大家庭,同唱一首歌”居民庆祝建党85周年大型歌会等20余项全区性大型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海曙区图书馆馆藏,现有藏书近8万册。加大文物保护工作,高丽使馆“明州与高丽交往史陈列”落成开馆,在莲桥街树立“日湖遗址碑”,修复重建镇明岭庙。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全年开展各项集中整治9次,查缴非法书刊3千余册、盗版音像制品3万余张。

卫生事业

卫生事业有效推进。年末有直属卫生机构12个、门诊部以上民营卫生机构21个,拥有床位535张。全年门诊量达241.35万人次,五苗接种率为99.6%。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年末拥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5个,社区卫生覆盖率达100%。深化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向没有医保的困难居民发放《社区基本医疗服务证》6978本,提供低价社区基本医疗服务1.77万人次,服务满意率达97.9%。

体育事业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开展全民健身月活动,举办区各类群众性活动14次。全区64个社区建立了老体协组织,4个街道获得省“小康型老年体育街道”称号。全区各校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积极参加省、市各类体育比赛,全年有17所学校72名学生在市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得名次;圆满举办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破12项区记录、2项市纪录。

四、人民生活

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30.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20万人。出生2144人,死亡842人。深入实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工程”,在全国首创家庭婚育咨询服务,提供全程式的生殖保健咨询服务。全年计划生育率为99.15%。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市区)19693元,比上年增长13.1%;人均消费性支出12666元,比上年增长7.7%。

劳动和社会保障

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全年新增就业岗位9044个,保持公益性岗位1185个;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4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997人。发放用工补贴、社会保险补贴6300万元,受惠职工1.47万人。社会保障日趋完善,积极做好养老、医疗等保险的扩面工作,全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23万人,年净增1.22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38万人,年净增1.6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30万人,年净增0.46万人。

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全年安置退伍士兵114名。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3.96万人次,金额746.14万元。全年募集慈善捐款317.30万元,救助0.30万人,发放救助金231.60万元。救助“三无”对象75人,发放救助金77.48万元;医疗救助1048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175.76万元。拥有社会福利院8所,床位1067张;拥有福利企业23家,安置残疾人员410人。

注: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正式数据以《宁波市海曙区统计年鉴—2007年》为准。

[①]包括辖区内市属资质建筑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