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海曙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据初步预算,地区生产总值2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 其中区属106.61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10亿元,比上年增长0.7%。 ●工业总产值87.87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其中区属86.07亿元,比上年增长17.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5.7%; 其中区属128.1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外贸自营出口额30.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其中区属55.94亿元,比上年增长17.6%。 2005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发展形势的变化,坚持“引进、提升、拓展”的经济工作方针,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经济发展 综合经济 国民经济运行稳健。据初步预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区属生产总值106.61亿元,增长12.0%。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1.73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84.67亿元,增长13.4%。三次产业比重为0.19:20.4:79.4。 财政收入完成调整预算。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10亿元,比上年增长0.7%。地方财政收入19.30亿元,与上年持平。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10.33亿元,增长7.5%。 招商引资有效推进。全年引进各类企业5248家,注册资金26.94亿元。引进企业的规模和档次明显提高,引进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企业105家,注册资金18.63亿元,比上年增长114.3%。中宏人寿保险公司宁波分公司、宁波纸业发展投资公司等一批现代服务业企业相继落户我区。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886万美元,增长1.2%,实际到位1054万美元,增长4.8%。 农村经济 农业产值逐年下降。全区农业总产值0.32亿元,比上年减少17.5%。其中,种植业0.09亿元,减少20.1%;畜牧业0.22亿元,减少16.2%。 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1.82亿元,比上年增长51.2%。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87.87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区属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86.07亿元,增长17.1%。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5.75亿元,增长18.4%,产销衔接良好,累计产销率为98.69%;实现工业出****货值35.06亿元,增长27.9%,省级以上新产品产值16.82亿元,增长94.5%,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2.2%;实现利润总额4.31亿元,增长0.7%,实现利税总额5.92亿元,下降4.5%。区属十一项效益评价考核指标综合得分为210.2分,列全市第3位。 年末全区拥有三级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09家(含劳务分包企业)。区属建筑业企业106家,二级以上企业达到28家。全年完成区属建筑业总产值37.26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实现利税总额4.28亿元,增长36.3%。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区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第三产业实现投资额68.78亿元,占投资总额的94.1%;第二产业实现投资额4.23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8%。民间投资日趋活跃,实现投资额54.52亿元,增长39.6%,占投资总额74.6%。 全区完成房地产投资额55.55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住宅投资36.15亿元,占全部房地产投资的65.0%。施工面积594万平方米,增长23.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30万平方米,占全部房地产施工面积的72.4%。年末拥有房地产开发企业70家,其中有开发项目的36家。 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稳中见旺。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区属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18亿元,增长15.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16.82亿元,增长15.4%;餐饮业零售额11.36亿元,增长14.3%。按商品类别来看,吃穿用类产品旺销。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食品饮料、烟酒类产品22.55亿元,增长36.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产品21.32亿元,增长38.6%;家电类产品13.06亿元,增长32.3%;日用品类产品5.20亿元,增长32.4%。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累计完成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37.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9%;其中,出口30.78亿美元,增长36.8%。直属企业完成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5.31亿美元,增长44.4%;其中,出口4.59亿美元,增长44.8%。机电产品仍是出口主导产品,占出口总额的52.5%。出口市场不断拓展,遍布了14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欧盟、美国、非洲、拉丁美洲出口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二、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 城市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年完成城建固定资产投资3.32亿元。完成县学街等3条城区支路的建设和南站西路——柳汀街、府桥街——解放北路等4条城区道路卡口的改造。年末建成道路长度301公里,道路面积248万平方米(宽度3.5米以上);城市下水道长度541公里,防洪堤长度11公里。新增绿地面积19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面积67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35.5%,人均占有公园绿地面积10.24平方米。推广油水分离设施安装,安装油水分离器80多套。环境噪音达标区面积17平方公里。 市容管理 市容整治力度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及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年开展大型市容整治行动15次,取缔无证占道经营摊位2万余处,清理“三乱”3万余处。清运垃圾2万吨,清扫面积446万平方米。对15座公厕、4个广场公园的无障碍设施实施了改造,对1.80万平方米路面和3.50万平方米人行道进行了整修。“三车”整治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共回收摩托车5538辆,残疾车272辆,人力三轮车614辆。 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呈现新局面。全面完成撤村建居工作,8个近郊转型社区逐步纳入城市管理体系。大力推进品牌社区建设,创建了白云庄、天一家园、徐家漕等一批品牌社区,目前全区有23个省级示范社区和8个市级示范社区。进一步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构建政府扶持、社区依托、社会参与的社会化居家养老体系,依托81890求助服务平台,在全市率先启用居家老人应急呼叫系统,并有2000余老人入网。 平安大区建设 平安大区建设扎实推进。不断完善“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力度,加大对治安重点部位的整治力度。积极排查调处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年共调解民间纠纷2581件,调解成功率达99.2%。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治活动。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了9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