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海曙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3 宁波市海曙区统计局

三、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2005年财政预算对科技的投入为3620万元,比上年增长37.2%。其中“科技三项经费”为1780万元,增长18.7%。获市级以上立项项目50项,其中国家级8项;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2项,授权专利218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加快科技合作,组织区属企事业单位与浙江大学、宁波大学等院校进行科技合作项目对接。积极开展省科技强区创建工作,组织了“保护知识产权周”和“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试点”大型科普宣传咨询活动。

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不断提升。2005年区财政预算对教育的投入为1.03亿元。全区现有中小学27所(其中民办小学3所),在校中小学生2.21万人。义务段入学率、中小学年巩固率及初中升入高中的比例均为100%。现有幼儿园44所,3-5周岁入园幼儿8444人,幼儿优质教育资源达到59.1%。全区有省示范性校园10所,市现代化达纲学校12所,小学优质教育资源达到65.6%。至年底,共有教职工1200名,其中专任教师1102名;中小学教师合格学历达100.0%,高一层学历分别达85.7%和85.8%;幼儿教师合格学历达100%,高一层学历达94.1%。

文化事业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举办了第四届商贸文化艺术节、“共创和谐”社区文化博览会等25项全区性大型文化活动。组建了海曙区图书馆,藏书6万余册。创建社区文化宫2个。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全年开展各项集中整治8次,查缴非法书刊近2万册、盗版音像制品4万余张。

卫生事业

卫生事业不断推进。建立了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和食品安全监管中心。进一步规范医疗市场秩序,开展了打击非法行医和对民营、个体医疗机构专项整治,组建了药品监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年末拥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4个,社区卫生覆盖率达100%。年末直属卫生机构14个、民营卫生机构21个,拥有床位365张。全年门诊量达183万人次,五苗接种率为99.9%。

体育事业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开展全民健身月活动,举办区第八届老年人运动会等各类群众性活动3次。全区64个社区建立了老体协组织,全区拥有健身路径100条。区中老年柔力球队在国家级比赛中获1金1铜;在市老运会上,我区代表队获得7项第一。

全面实行学生体育健康标准。举办小学生各类比赛11项;参加市级各类比赛,获金牌13枚;破省市区记录16项。有42人次达到12项少年级等级运动员标准。

四、人民生活

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30.1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9.74万人。出生2216人,死亡852人。计划生育工作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三位一体”机制不断巩固,有1万余名育龄妇女接受了“计卫二合一”生殖健康体检。全区计划生育率为99.5%。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市区)17408元,比上年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030元,增长6.7%。

劳动和社会保障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绩显著。实施“培训券”试点工作和“家门口”培训工作,促进失业人员实现即时就业。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保持公益性岗位1150个。全年组织城镇失业人员、被征地人员技能培训7440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500人。

社会保障日趋完善。积极做好养老、医疗等保险的扩面工作,全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01万人,年净增0.77万人,征缴养老保险基金1.76亿元;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80万人,年净增0.99万人,征缴医疗保险基金1.12亿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84万人,年净增0.37万人,征缴失业保险基金0.14亿元。

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全年安置退伍士兵106名。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3.99万人次,金额713万元。全年募集慈善捐款319万元,救助0.38万人,发放救助金216万元。64个社区全面推广“走进来、走出去”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有17个社区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辖区内600多名高龄、独居的困难老人免费获得了由政府出资购买的养老服务。拥有社会福利院9所,床位929张;拥有福利企业29家,安置残疾人员543人。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正式数据以《宁波市海曙区统计年鉴—2006年》为准。

2、由于统计口径调整,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和区域工业经济指标中不包括宁波中华纸业有限公司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