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高明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金融运行平衡,信贷有序。2005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6.98亿元,比年初增长13.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1.63亿元,增长9.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3.27亿元,比年初增长12.1%。 保险事业平稳发展。2005年,各类保费收入8900万元,下降1.69%;赔款、给付1980万元,增长19.7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进行。2005年,2家企业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溢达公司组建首个省级工程中心。全区共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佛山市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高明区共评选出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2005年末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品66种。2005年共申请各类专利169件,其中发明专利12件,实用新型专利36件,外观设计专利121件。 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荷城街道通过省教育强街认定,杨和镇、更合镇被评为省教育强镇。我区成功实现省教育强区的建设目标,成为全省第18个教育强区。学校上等级建设成绩显著,现建成等级学校35所,其中:被评为省一级学校17所,市一级学校11所,区一级学校7所。教育资源得到优化整合。全区有普通中学15所,在校学生22911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872人;小学32所,在校学生27117人;幼儿园24所,在园幼儿6891人。2005年普通高考全区录取总人数1990人,其中本科798人,大专1192。2005年成人高考录取751人,其中本科395人,大专356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区共有电影放映单位5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20个。全区全年共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16场,吸引观众超过30万人次。图书馆藏书量达16万册,比上年增长3.2%。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100%和96%。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5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67个,其中医院16间;卫生技术人员1133,其中医生445人;卫生机构病床位829张。 体育事业得了新成绩:2005年我区运动员参加全国赛夺得金牌4枚、银牌1枚、铜牌2枚、第五名1个;参加省赛夺得金牌1枚、第四名1个;参加佛山市第六届运动会夺得金牌21枚、银牌19枚、铜牌22枚。 十一、市政建设、环境保护 市政建设全力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文明城市和市容市貌专项整治(简称“四创一整治”)工作。全力打造“山林水都”,积极推进“2+5”组团式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 环保工作取得新的进展。2005年末全区各类环境监测量人员12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3项,共投入资金5915.5万元,比上年增长3.0%。2005年城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56.57%,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为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8.16%,汽车尾气达标率为91.25%。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得到合理控制。2005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10.50‰,自然增长率为5.47‰,计划生育率为92.81%。据公安户籍人口统计,2005年末全区总户数77024户,总人口292016人,比上年末增长0.28%。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2005年全区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5308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4%;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262元,增长5.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2%。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2005年末止,全区参加养老保险在职人数为59064人,参加失业保险在职人数为56080人,参加工伤保险在职人数为46959人,加医疗保险在职人数为58136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1%、3.3%、3.6%和5.4%。退休人员应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631人,已参保6917人,参保率为90.6%。全区各级共有敬老院9间,入住人数226人;社会福利院1间,床位数150张,收养人数93人。 注: 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等指标绝对值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