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海曙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年末全区拥有教育部门、集体和社会力量办的各类学校30所,在校学生2.16万人,比上年增长6.9%;幼儿园48所,在园幼儿0.83万人,比上年增长3.3%。学龄前儿童入园率、小学生一年级按时入学率、女生入学率、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以及小学毕业升初中比率均达到100%。年末全区拥有教职员工1069人,其中专任教师996人,分别比上年增长6.2%和6.3%。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工作弘扬“团结拼搏、争创一流”的精神,着力创建“文化大区”,构筑先进文化平台。与宁波港城文化建设相适应,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化都市文化示范区初露端倪。区首届商贸文化艺术节、“爱科学、反邪教”、“文艺大蓬车”、“社区之歌”演唱赛等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全区拥有80平方米、藏书3000册、报纸20种、期刊100种的社区阅览室11家,拥有200-500平方米以上室内文化活动场所9个,有一定规模的户外文体广场18个。文化理论研究和文艺创作屡结硕果,论文《推进文化产业是文化馆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获全国“群星奖”金奖,中国群文学会群众文化论文铜奖;小品《依然橙花香》获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创作二等奖。强管理、谋发展,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果。 2002年是卫生事业的改革年,在全市率先完成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制度改革,继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随着首席社区医生的确立和到位,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医疗卫生的服务水平。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创建了全省第一个健康教育网站----“天一在线”网站,更好地为辖区人民的健康服务。实行了卫生全行业管理,对全区193家医疗机构进行合理界定和分类管理,同时又新设置了3家门诊部和私人诊所,推动了医疗市场竞争,促进了全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2002年,已建立了健康档案144417份,开展家庭病床139997张,建成康复指导站5个,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235.71/10万,五苗接种率为99.57%。 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体育社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区足协成功协办了2002年度全国足球甲A预赛;信鸽协会圆满承办了市信鸽大奖赛。群体工作全面落实国务院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健身点、健身苑普及推广为重点,充分发挥社会体育社会办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性体育活动。2002年,成功举办了区第四届机关运动会,组队参加市比赛15次,区本级比赛11次。为满足居民健身锻炼的需要,18条全民健身路径已安装完成。学校体育以加强青少年身心健康、提高综合身体素质为目的,举办了各类运动会和群体活动,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为97.7%。 九、城市建设、城市管理 继续实施市委、市府提出的“整治城市环境,建设美好家园,提升城市品位,美化人居环境”的新一轮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总体构思,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城市建设进一步拓展。圆满完成了董孝子路、段塘支路、西北街、前丰桥、新典路、白云街等道路总长2629米,总投资3383万元的工程项目。实施了开明街环境综合治理,拆迁了全区80%以上的马路市场。实施了孝闻中宪和梅园紫金等66万平方米的老住宅小区整治,拆迁了1.6万平方米非成套房。 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建立了“区统一组织,街道管理实施,社区配合管理”的新型城管模式。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城管110”24小时值班、巡查制度实现了在“第一时间”掌握“第一信息”,“城管+警察”的城管“阳光执法”模式初见成效。市容秩序管理取得新的突破;“大环卫、全覆盖、动态化”的“海曙模式”开始在省内外开花结果,成为我区对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 年末拥有道路长度234公里,道路面积179.52万平方米,城市下水道长度365.67公里,防洪堤长度11.3公里。公园8个,面积46.4公顷。绿化覆盖面积521.9公顷,绿化覆盖率28.8%。公共绿地225.2公顷,其中新增绿地面积7万平方米,人均占有绿地面积8.46平方米。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总人口为28478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996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22‰。 计划生育工作建立了“依法管理、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管理机制。全面推行了计生、卫生“二合一”社区生殖健康服务,逐步实行由“户籍人口”转向“常住人口”的属地管理与服务。全区计划生育率99.7%,晚婚率93.7%,晚育率94.5%。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22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8.8%和6.0%。 劳动和社会保障日臻完善。2002年,区81890社区服务中心、街道社区服务站和社区就业服务社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实现了就业信息的资源共享。积极采取“腾岗、寻岗、创岗”等途径开拓就业渠道,坚持每月两次夜市场,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搭建就业桥梁。帮助7700名失业人员重新就业。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全区共有21927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失业基金收缴率达到105.5%;28122人参加了养老保险,人均养老保险金已达691元,并100%发放到人。26218人参加了医疗保险,并有1272户困难家庭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 社会福利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全年安置复退军人110名。城乡各种救济对象2321人,得到临时救济1327人次,发放抚恤、救济费62万元,临时救济金101万元。拥有社会福利院9所,床位909张,收养各类人员815人;全区拥有福利企业22家,安置残疾人员371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