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高明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明城镇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的督导验收,全区一街三镇,全部实现省教育强镇(街),建设省教育强区、强镇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学校上等级建设成绩显著,现建成等级学校42所,其中:被评为省一级学校12所,市一级学校20所,区一级学校10所。教育资源得到优化整合,全区有普通中学14所,在校学生22408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1398人;小学26所,在校学生25889人;幼儿园23所,在园幼儿6305人。2006年普通高考全区录取总人数2020人,其中本科812人,大专1208。2006年成人高考录取442人,其中本科248人,大专194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区共有电影放映单位5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32个。全年举办各类文艺活动80多场,观众超过15万人次。图书馆藏书量达17万册,比上年增长6.3%。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6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92个,其中医院16间;卫生工作人员1515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48人,其中医生600人;卫生机构病床位840张。全区总门诊量1266905人次,比2005年上升9.8%,住院19131人次,比2005年增加9.7%。病床使用率58.9%,治愈率69.6%,抢救危重病人成功率92.6%。 体育事业取得了新成绩。成功承办省十二届运动会击剑、艺术体操、羽毛球等三项比赛项目,并取得历届省运会的最好成绩,共夺得金牌7枚、银牌6枚、铜牌8枚。全年我区运动员参加各类赛事,共夺得省级以上奖牌52枚,其中:金牌21枚、银牌17枚、铜牌14枚。全年我区共举办各类体育竞赛760场次,参赛人数15688人。 十一、市政建设、环境保护 市政建设围绕“2+5”组团城市建设和“山林水都”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加大城区市容环境整治力度,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和竞争力。大力推进荷城商圈建设,完成沿江路等一批城市主干道路的扩建和景观改造工程。城市污水处理水平不断提升,中心城区第一污水处理厂顺利投入运行,第二污水处理厂即将投入试运行。秀丽河整治工程稳步推进。城市美化建设加强,城镇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均居佛山五区前列。 环保工作取得新的进展。2006年末全区各类环境监测人员18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48项,区政府共投入资金144万元(其中二氧化硫限期治理项目投入100万元,比上年增长400%)。2006年城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56.57%,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为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9.38%,汽车尾气达标率为83.30%。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得到合理控制。2006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9.78‰,自然增长率为5.01‰。2006年末全区总户数76902户,户籍总人口294073人,比上年末增长0.7%。常住人口约35.11万人,比上年增长0.8%。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2006年全区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6532元,比上年增长8.0%;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588元,增长6.2%。2006年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显示:恩格尔系数①为36.4%,达到小康以上水平。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2006年末止,全区参加养老保险在职人数为67919人,参加失业保险在职人数为63583人,参加工伤保险在职人数为54586人,加医疗保险在职人数为74468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5.0%、13.4%、16.2%和14.5%。退休人员应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988人,已参保7682人,参保率为96.2%。全区各级共有敬老院8间,入住人数223人;社会福利院1间,床位数150张,收养人数70人。 注: ①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②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等指标绝对值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