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高明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发展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区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以加快发展、促进和谐为主线,大力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各项主要指标基本完成,“十一五”规划开局良好。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统计,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08.56亿元,比上年增长30.0%,比去年同期增幅高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5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149.54亿元,增长39.3%;第三产业增加值46.47亿元,增长13.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9401元,比上年增长29.5%。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2006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为6:71.7:22.3。与去年比较,第二产业比重同比上升4.8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1.7个百分点和3.1个百分点。工业继续成为拉动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一、三产业协调同步增长。 连续六年进入中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百强县(市)行列,2006年公布的综合排名上升到第36位。 二、农业 农业继续稳步发展。在工业高速发展,传统农业萎缩的情况下,全区及各镇(街)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业园区,发展畜牧业和渔业等经济农业,农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得到稳步提高。2006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1.44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种植业产值5.11亿元,下降1.0%;林业产值0.24亿元,增长3.0%;畜牧业产值10.22亿元,增长5.0%;渔业产值5.72亿元,增长3.0%,农业服务业0.15亿元,增长2.0%。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年机械总动力18.2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化肥施用量(实物量)3.55万吨,下降0.5%;有效灌溉面积18.2万亩,下降3.5%;农村用电量33818万千瓦时,增长9.7%。 三、工业和建筑业 以做大做强镇域经济为主线,加快走以园区为突破口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生产增长保持良好势头,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2006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77.89亿元,比上年增长4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556.25亿元,增长40.6%。工业增加值144.2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9.2%,工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86.5%,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6.0%。 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各镇(街)多个特色产业集约基地建设加快推进,荷城街道和更合镇分别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广东省塑胶材料专业镇”和“广东省不锈钢产品制造技术创新专业镇”。 园区经济大力推动我区经济高速发展,并吸引大批优秀企业加入工业园区。2006年招商引资项目个数119个,吸纳合同投资金额102.52亿元,连续第四年超“双百”。其中:引进工业项目66个,合同投资金额64.99亿元。同时,引进日本本田金属技术(佛山)有限公司,实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零的突破。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施工项目18个,全年房屋竣工面积3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6.1%。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9.3亿元,增长4.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渐趋平稳。2006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52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6.13亿元,同比增长11.8%;更新改造投资9.65亿元,同比增长380.8%;房地产开发投资4.12亿元,同比下降19.3%。 投资主要分布于第二、三产业。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95亿元,同比增长4.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6.19亿元,同比增长45.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38亿元,同比下降22.7%。三次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构成为2.7:77.5:19.8。 五、交通和邮电通信业 全区按照“建设大交通,促进大发展”思路,加大交通基础建设力度,交通运输日益繁忙。2006年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747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48.8公里。年末拥有汽车18288辆,增长15.3%,其中:载客汽车12908辆,载货汽车5380辆。全年完成全社会客运量811万人,比上年增长4.5%;旅客周转量36591万人公里,下降-1.6%;完成货运量1096万吨,增长6.6%,货物周转量71566万吨公里,增长9.5%。 邮电通信业务快速发展。年末电话用户数12.94万户,增长11.0%,其中:小灵通用户3.28万户,增长15.1%。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35.31万户(含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增长9.0%。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流通畅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99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2.71亿元,增长14.2%;餐饮业零售额8.27亿元,增长39.3%。农村和城市消费市场同步发展,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2.57亿元,农村消费品零售额8.42亿元,分别增长19.9%和20.1%。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9.41亿元,比上年增长7.0%。 七、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形势良好。2006年全区进出口总值9.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出口总值7.20亿美元,增长21.8%。 利用外资情况不太理想,但质量有所提升。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22宗,合同利用外资金额0.8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35.3%和41.4%;全年实际利用外资0.75亿美元,增长47.3%。 加强旅游宣传推介,推动全区旅游业发展,形成了以“山林水都”为旅游发展指导的良好发展局面。2006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9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0%和12.8%。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全部财税总收入(含海关代征增值税)16.21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地方本级财政收入6.6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8.5%。 金融运行平衡,信贷有序。2006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9.79亿元,比年初增长13.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0.34亿元,比年初增长14.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1.11亿元,比年初增长14.7%。 保险事业平稳发展。2006年,各类保费收入11884万元,增长33.5%;赔款、给付1853万元,下降6.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进行。2006年全区共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项1项;佛山市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高明区共评选出科技进步奖14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2006年末全区共有省高新技术企业18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有8家。共申请各类专利232件,同比增长37.3%,其中发明专利26件,实用新型专利20件,外观设计专利186件。共授权专利126件,同比增长13.5%,其中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29件,外观设计专利91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