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从商品主要类别看,在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中,全年石油及制品类8.26亿元,比上年增长84.6%;汽车类28.63亿元,增长30.3%;食品饮料烟酒类6.42亿元,增长40.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0.94亿元,增长66.6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2.21元,下降3.9 %;日用品类零售额1.7亿元,增长37.0 %;五金电料类0.75亿元,增长17.8%;通讯器材类0.67亿元,增长4.5%;中西药品类9.38亿元,增长13.9%。 年末拥有亿元商品交易市场16家,全年城乡主要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389.37亿元,同比增长11.8%。 七、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值121.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4%,其中:出口总值73.39亿美元,增长24.6%,进口总值47.73亿美元,增长37.5%。全年实现贸易顺差25.66亿美元,增长6.2%。 出口方面:外贸企业出口32.353亿美元,增长7.8%,“三资”企业出口41.03亿美元,增长42.2%;进口方面:外贸企业进口20.70亿美元,增长20.0%,“三资”企业进口27.03亿美元,增长54.9%。 全年三资企业合同利用外资8.16亿美元,增长0.1%;三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5.67亿美元,增长13.2%;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099个,下降18.0%。 八、金融 金融市场稳健发展。全区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827.90亿元,比年初增长(本段对比口径相同)21.3%;人民币外币储蓄存款余额5.63亿美元,增长35.2%。其中,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199.60亿元,增长23.8%;城乡居民外币储蓄存款余额2.58亿美元,下降11.1%。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775.41亿元,增长9.5%;外币贷款余额2.57亿美元,下降35.9%。 九、科技和教育 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196.41亿元,增长31.4%。进一步加强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工作,共有8家企业获认定为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1家企业获批准建立省级工程研究开发中心,8家企业建立了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组织企业上报项目近120项,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9家。专利申请量3255件。 全年普通教育总投资19.27亿元,增长20.2%。确保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从2008年秋季学期起,对符合政策性借读条件的非佛山市户籍人口子女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全区义务教育免费金额达到1.2亿元。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公正,全区扶贫助学总额达到1056万元,受益学生人数7593人。 全区共有教职工人数22129人,其中专任教师16916人。普教校舍建筑面积363万平方米。全区普通中学66所,在校学生122048人;小学127所,在校学生150817人;幼儿园276所,在校学生60709人。全年小学、初中入学率均为100%,初中升学率98.56%,比去年上升0.43个百分点。大力拓展社区教育,成立南海区社区学院,开展学历教育培训5825人,非学历培训2315人次,8个社区学校开展学历教育培训4356人,非学历培训15833人次。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新进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以加强。全区有文化馆1间,博物馆1间,图书馆29,镇文化站8个,农村文化室468个。全年文化事业总投资7068万元,发行报纸5231万份,电影观众136万人次。 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94个,其中医院8个,卫生院15个,门诊部7所。卫生机构实有床位5790张,卫生机构人员数987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447人。继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组建,规划的121个卫生服务站,已投入使用的站点58个,正在基建装修的39个,已落实选址、正进行动工的20个,合并设置4个。全区共投入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的总额10189.56万元,其中区、镇财政共投入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资金2042.15万元,各村投入1965.5万元,各医院投入6181.91万元。全面实施居民门诊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我区的医疗卫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区共有119万人参加了门诊医保,参保率达99%。 群众体育“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蓬勃开展,承办广东省第九届“体育节”广场体育嘉年华活动、组织百村(居)男子篮球赛、加强社区体育建设、区全民健身体育公园的建成投入使用,成为人们健身休闲的热点场所。竞技体育成绩斐然,共有729人次在市以上比赛中获得奖牌。向省以上输送体育人才17人。全年体育事业总投资5732万元,现有体育场地5427个。其中:体育馆14个,篮球场2470个,网球场89个,足球场432个,游泳池95个。 十一、人民生活、社会保障与安全生产 全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4820元,增长8.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961元,增长6%,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1158元,增长7.7%。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 107498元,增长26.9 %。 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131元,增长2.0%;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 9482元,增长14.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7平方米。全区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和37.7%。 社会保障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在职参加社会保险190.51万人次,增长13.8%,其中:养老保险在职参保人数53.68万人、医疗保险在职参保人数41.34万人、失业保险在职参保人数29010万人、工伤保险在职参保人数66.38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1.7%、21.9%、27.9%、5.9%。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09万人,增长1.2%。社保基金运行平稳,全年各项社保基金收入27.89亿元,增长26.8%。 全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0,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1;道路安全交通万车死亡率为4.96。 十二、人口和环境 年末常住人口208.02万人,增长0.7%。其中户籍人口115.93万人,增长1.4%。出生率10.24‰,死亡率4.95‰,自然增长率5.29‰。户籍人口的主要构成:男性占49.5 %,女性占50.5%。 以节能减排为中心,全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与环境建设。全年全区总体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日平均值二级标准。全年环境治理投资总额29.64亿元,增长13.3%。工业废水排放量4926万吨,下降44.9%;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4.7%,下降5.4个百分点。工业废气排放量529.28亿立方米,下降8.0%,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4.45%,上升9.2个百分点。全区共有污水处理厂共11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40.79%,提高17.6个百分点。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