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145.75亿元,增长11.9%;餐饮业零售额36.75亿元,增长12.4%。 从商品类别看,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吃、穿、用类商品销售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15.6%;中西药品类比上年增长3.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比上年增长7.7%;通讯类比上年增长11.62%;化工材料及制品类比上年增长57.3%。 城乡集市贸易繁荣,商品交易市场品种丰富,成交活跃。全年城乡主要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达245.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七、对外经济 今年我区及时出台、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将政策效应转化为出口效应,千方百计扩大出口,使我区企业的进出口潜力进一步释放,外贸实现高速增长。全区进出口总值40.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9%。其中:出口总值26.47亿美元,增长31.1%;进口总值13.96亿美元,增长30.7%。全年实现贸易顺差12.51亿美元,增长31.4%。 具体以贸易方式划分,我区一般贸易出口增长速度超过加工贸易出口。一般贸易出口12.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8%,高于加工贸易出口36.2个百分点,占全区出口总值比重48.8%。全区加工贸易出口13.50亿美元,增长15.6%,其中:进料加工出口7.39亿美元,增长16.5%;来料加工出口6.12亿美元,增长14.5%。以出口主体划分,对香港出口6.28亿美元,增长22.0%;对美国出口7.93亿美元,增长20.6%;对欧洲共同体出口3.79亿美元,增长35.7%;对日本出口1.46亿美元,增长3.4%。以出口商品结构划分,机电产品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大宗出口商品走俏。全年机电产品出口10.60亿美元,增长43.0%,占全区出口比重40.1%。其他增长比较快的产品有:照相机增长140.5%;家用空调机增长70.3%;家具增长66.1%;陶瓷增长48.0%;铝材增长32.4%;塑料增长28.3%。以企业性质构成划分,外资企业出口12.98亿美元,增长18.4%,占全区出口49.1%,是我区出口的主要力量。内资企业出口13.48亿美元,增长46.0%,占全区出口比重51.0%,是我区今年出口的主要增长点,其中:国有企业出口0.48亿美元,增长47.0%;集体企业出口10.97亿美元,增长32.8%;民营企业出口1.98亿美元,增长207.7%。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资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全年利用外资新签项目1851宗,比上年增长3.9%;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新签项目144宗,增长34.6%。实际利用外资46878万美元,增长45.3%,其中:外商直接投资45312万美元,增长45.6%。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78.7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0%,其中: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762.9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17.2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7%。 保险事业稳定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1.62亿元,比上年下降3.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45亿元,比上年下降23.0%;人身险保费收入9.16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全年已决赔款2.27亿元,增长3.2%,其中:财产险已决赔付款1.71亿元,下降2.8%;人寿保险已决赔付款0.57亿元,增长29.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继续增加普教投入,加快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优质化、现代化,中小学教育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全区教育总投入1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8%。校舍建筑面积305.70万平方米。全区现有小学149所,在校学生146400人;普通中学65所,在校学生119722人。高中升学人数为11195人,比上年增长34.38%;高中升学率为87.6%,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初中升学率为95.4%,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升学率均为100%。 2004年,我区先后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和首批“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科技工作进入发展的新时期。 科技创新达到了新水平。全区累计争取上级科技经费2786.5万元,为历年最高。全年共新增国家科技计划项目8项,省科技计划项目46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0项;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民营科技企业8家,粤港关键技术项目招标实现零的突破,新增2项。 高新技术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03.89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4.3%,比上年增长23.0%。累计全区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0家。 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今年继续推进行业信息化平台建设,行业信息化平台带动了企业的信息化,产业信息化不断发展。华南五金交易网会员7800家,各类五金产品20万种,供求信息20万条,每月为本地会员撮合交易额达5000-8000万元。中国基层电子政务实验室的建设稳步推进,把信息化建设先行一步的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全区信息产业的加快发展。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不断发展,群众文化繁荣。年内成功组织举办了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歌•舞•诗大型文艺晚会,以及一系列主题赛事活动。继续实施电影“2131”工程,全年放映14000场,观众130万人次,发行收入90万元。 增强精品创作意识,巩固创新文化品牌。2004年区委、区政府将有10年群众基础的南海合唱活动命名“南海歌潮”,树立新的文化品牌。我区文艺工作者今年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并在各种展览、汇演、评比中屡屡获奖。 文化基础设施得到巩固加强。2004年全区文化事业总投入5800万元。区图书馆和全区17个镇(街道)的图书馆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区图书馆全年采购图书25655册,接待读者26万人次,第三次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全区共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17个、农村文化室350个、博物馆1个、影剧院41个、图书馆18个、藏书量78万册。 医疗卫生事业有新的发展,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36个,其中:国有卫生机构28个,集体卫生机构4个,私营卫生机构3个;卫生机构病床5154张;卫生技术人员4496人,其中:执业医师1734人、执业助理医师140人、注册护士1608人。 体育事业谱写新篇章。2004年,我区投入体育事业总经费6935万元。新建设体育场馆87个,其中:篮球场62个、田径场1个、网球场14个、足球场7个、游泳池2个、体育馆1个,至年末共有体育场馆3314个。区、镇(街道)两级共举办体育竞赛1380次,参赛运动员23万人次。我区体育健儿在市及以上各项体育运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共夺得130枚金牌、106枚银牌、84枚铜牌。向上输送体育苗子44人,其中:佛山体校40人、省体校9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