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宜兴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以“住、行”为代表的高值消费品大幅增长。全年商品房销售额9.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2%。全年自备车上牌数达到3705辆,比上年增长63.6%。 全市112家贸易市场,市场成交额79.95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亿元以上贸易市场12家,成交额41.87亿元,比上年增长4.3%。 对外经济进出口稳步增长。全市进出口总额5611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2%,其中进口12729万美元,出口43390万美元,分别增长50.9%和33.6%。全年新批三资企业122家,累计三资企业632家。全年协议利用外资35611万美元,增长78.3%,到帐注册外资23788万美元,增长75.7%。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继续保持增长。全年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925.03万美元,对外劳务人数285人,完成对外劳务营业额899.62万美元,分别增长30.8%、5.6%、29.1%。 旅游业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205.16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203.66万人,海外游客1.5万人。实现全社会旅游总收入23.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年末全市有各类旅行社13家;涉外饭店、宾馆13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5家,二星级7家。 交通和邮电交通运输业持续稳定发展,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15.09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774公里,增长4.4%,航道里程577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8.3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7%。完成客运量2941万人次,增长2.1%,客运周转量97009万人公里,增长2.1%。货物操作量481万吨,港口吞吐量247.3万吨,分别增长11.3%和8.5%。 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9634万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电信、邮政、移动、联通业务总量分别完成23375万元、8609万元、25400万元、120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7%、14.4%、8.3%、50.0%,江苏省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宜兴分公司(网通)业务总量完成250万元。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43.42万门,增长1.2%。全市固定电话机总数(含无线市话)达75.49万部,增长17.5%,其中城市固定电话18.25万部,乡村固定电话57.24万部,分别增长17.5%和16.8%。固定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71.1部,比上年增加11部。年末移动电话新增用户11.92万部,累计达到46.09万部,比上年末增长34.9%。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建成联接全市各地的数字数据网和公共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互联网窄带接入用户达37220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11175户。 金融、保险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幅较大,信贷资产质量继续提高。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60.14亿元,比年初增加60.7亿元,增长30.4%,其中储蓄存款166.89亿元,企业存款69.69亿元,分别增长21.8%和44.5%;各项贷款余额162.15亿元,比年初增加42.81亿元,增长35.9%,其中短期贷款121.78亿元,中长期贷款29.58亿元,分别增长25.8%和72.5%。中长期贷款中个人住房、汽车等个人消费贷款16.4亿元,比年初增加3.73亿元,增长29.4%。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961.3亿元,累计现金支出1008.9亿元,收支轧差净投放47.6亿元。 保险业务快速发展。全年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74591万元,增长48.8%。其中财产险收入13993万元,人寿险收入60598万元,分别增长16.9%和58.8%。赔付支出17549万元,比上年增长67.1%。其中财产险10630万元,人寿险6919万元,分别增长54.3%和91.7%。 工业小区建设全市18个镇工业小区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完成9.04亿元,累计完成工作量11.25亿元。区内工业企业已达753家,2003年完成工业投入26.12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投入60.61亿元。 年内工业小区企业共完成产值138.06亿元、销售收入132.3亿元、实现利税9.19亿元、利润6.01亿元,占全市比重分别为20.7%、22.8%、21.1%、27.0%,出口创汇7.41亿元。 个私经济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猛,经济份额明显上升。全市私营个体企业3.01万户。从业人员11.95万人,注册资金111.6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7%和36.0%。私营个体经济完成增加值95.63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61.95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8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6%、30.6%、20.1%,占全市总量的36.5%、54.4%、56.2%,分别比上年提高5、5.9、4.1个百分点,上交税金7.66亿元,比上年增长46.9%,占全市总量的25.5%,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 物价市场物价总水平上升。全年平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2,比上年上升0.2。其中居住类价格比上年上升4.7,烟酒及用品价格比上年上升0.8,衣着价格比上年上升0.4,服务项目价格比上年上升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略有下降;食品价格与上年持平。 二、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水平不断提高。2003年我市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科技队伍发展稳定。年末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1654人,比上年增长4.3%。其中高级职称2085人,中级职称16330人,初级职称43239人,分别增长12.8%、7.5%和2.7%。全年科技投入2311万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科技三项费用1990万元,比上年增长10.8%。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市高新技术企业83家,比上年增加1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5家。当年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55只。年内有210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其中18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5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33个项目被列入省级火炬计划项目,11个项目被列入省级星火计划项目。科技项目的数量居全国县级市前列;年内有44项科研成果获各级科技进步奖;全年申请专利262件,累计1572件,授权专利160件,累计1032件。 教育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共有普通高中14所,招生8160人,在校学生20922人;普通初中48所,招生16753人,在校学生53930人;小学133所,招生9742人,在校学生77011人;中等专业学校3所,招生1699人,在校学生4118人;职业中学5所,招生1082人,在校学生3529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招生28人,在校学生327人;幼儿园53所,在园幼儿18452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小学升学率99.6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2.6%。全市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21.38万人次。高考录取的各类学生4072人,录取率88%。 全年用于教育事业的预算内财政拨款2.54亿元,比上年增长28.9%,用于新建校舍、改善办学条件的总投入1.2亿元,新增教育用房面积12万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