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宜兴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2 无锡市宜兴市统计局

文化文化事业发展日趋繁荣。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全年演出场次225场,观众50万多人次。锡剧《百合花开》入选“第四届江苏省戏剧节”,成为参加省第四届戏剧节的19台优秀剧目之一;在全国剧协等单位举办的“国际博兴小戏艺术节”上,我市参赛的评弹音乐剧《妙手回春》、小锡剧《斩驸马》双获金奖,同时获得了编剧、导演、音乐、优秀表演、表演等12个奖项,开创了宜兴小戏参加全国赛事的成绩之最,与此同时,舞蹈《竹海人家》被国家文化部、文联等六个部门评为第十一届人口文化奖银奖,成为我市文艺作品获得的又一个国家级大奖。电影放映单位42个,影剧院座位数为2.15万座,全年电影观众人数达115万人次。市级图书馆1个,藏书24.79万册。广播电视网络健全、覆盖率广。28个镇全面建成有线网,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全市有线电视用户23.53万户。档案馆向社会开放档案20987卷,《宜兴日报》全年出版312期,总发行量1030万份,平均每期发行量3.3万份。

卫生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年内投入防治“非典”经费869万元,宜兴成为“防非”安全区。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23个;拥有病床床位2800张;卫生技术人员3511人,其中执业医师1414人,执业助理医师340人,注册护师(士)1039人。农村村卫生室总数548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84人。

体育体育事业取得较好成绩。全年举办运动会20次,参加运动会人数6350人次。在省以上赛事中共有24人次获奖牌,其中金牌16枚,银牌6枚,铜牌2枚。全市各类学校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在校学生体育达标率96.7%。茗岭小学被授予江苏省“冬季三项百日锻炼”先进学校。市体育中心第一期工程——田径场馆已竣工,总投资1.5亿元。

三、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镇建设市政建设全面推进。建设规模、城市拆迁面积、建筑竣工面积、绿地面积都创历史最高水平。“一山一水”二期、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及场外配套工程、水浮地公园三期、氿滨广场、氿滨大道、东山菜场、丁蜀解放西路改造等一大批重点市政工程全面完工,城市美化、亮化工程建设富有成效,形成了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新景观。城乡新增绿地757公顷,城市绿化面积已达1180公顷,通过了省级园林城市验收。交通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锡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宁杭高速公路建设不断推进,新长铁路宜兴北站货运业务开通,客运汽车南站正式投入运行,汤省公路二期等10条市镇主干道路和100座危桥的建设改造任务如期完成,芜申运河宜兴绕城段开工建设。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显著提高。城市污水管网不断延伸,“引横入宜”工程竣工通水;城乡电网改造和500千伏宜兴输变电工程等重点电力建设加快进行,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进展顺利;“西气东输”工程宜兴段具备通气条件。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各镇面貌日益改观。官林、和桥两镇被建设部评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镇。官林镇成为无锡地区唯一的全国环境优美镇。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生态示范区工作顺利推进。全年用于污染防治、河道清淤、城乡绿化、生态农业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的环保投入达5.6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全市18个工业集中区全部履行了环保审批手续,官林工业区、化学工业区、环科园开展了ISO14000认证工作。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2327个,报上级环保部门审批的项目56个;否决污染项目37个;完成“三同时”项目验收47个,建设项目环保审批率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城区烟尘控制区面积35.05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22.39平方公里。

四、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再就业、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市总人口106.2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6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5.28万人,乡村人口50.96万人。总户数38.18万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2.78人。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计划生育率、独生子女率、晚婚率均比上年有提高。全年出生人口6970人,出生率6.54‰;死亡人口7851人,死亡率7.37‰;人口自然增长率-0.83‰。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城镇职工工资总额86163万元,比上年增长13%,城镇职工平均工资13722元,比上年增长18.8%。根据城市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83元,比上年增长14.8%;根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416元,比上年增长7.5%。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5662元,比上年增长22.5%。居住条件继续改善。据城镇、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6平方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5.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0.6平方米。

就业和再就业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6800个,实现新增就业13524人,帮助4128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105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

社会保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扩大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覆盖面。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5.39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含农保)25.88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74.76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大病住院医疗保险54.49万人。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所有失业人员失业金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9103人。

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各类敬老院拥有床位2139张,收养1961人;建立城镇社区服务中心5个;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880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627万元,筹集福利资金325.4万元;全年慈善机构直接接收捐赠款415.37万元,其中慈善一日捐322.44万元,社会自觉捐款13.34万元,防非典专项基金募集42.61万元,利息收入36.98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100多人次,救助款142万元。

注:1、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中有部分数据为快报数,正式使用时请以本局编辑出版的《宜兴统计年鉴》为准。

3、200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按新口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