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江阴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2 无锡市江阴市统计局

金融业  金融业稳健运行。全市驻澄银行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251.61亿元、贷款余额993.2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66.51亿元和125.57亿元,存款增长迅速,存贷比有所下降。年内银行现金净投放172.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4%。全年保险业务收入2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4.73%;保险业务支出15.06亿元,增长16.93%。年内全市证券交易量1160.33亿元,比上年减少64.76%。

国内贸易业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34亿元,比上年增长24.20%。其中城区181.97亿元,增长25.22%;农村111.37亿元,增长22.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254.03亿元,增长22.65%;住宿餐饮业32.57亿元,增长24.63%;其他行业6.74亿元,增长129.70%。全市重点物流园区年内实现开票销售收入595.13亿元,比上年增长46.36%;上交税金7.07亿元,增长51.29%。

邮电通信业  邮电通信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22.58亿元,比上年增长33.27%。年末全市电话交换设备总容量111.14万门,拥有固定电话(包括移动式固定电话)用户93.08万户,比上年增长2.30%。年末在网移动电话用户136.22万户,比上年净增17.60万户。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18.67万户,其中宽带网用户17.31万户。

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客运总量1188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55082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1.36%和1.64%;完成货运总量2801万吨、货运周转量254100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1.55%和8.84%。全年完成港口吞吐量8740万吨,比上年增长21.09%,其中外贸运量1099万吨,增长1.57%。完成集装箱运量50.22万标箱,比上年增长63.48%。全市年末拥有各类汽车11.57万辆,比上年增长17.22%,其中私人自备车8万辆,增长24.42%,私人自备车占全市汽车总数的比重为69.14%。

二、改革开放

体制改革  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完善。进一步调整优化行政管理体制。夏港镇、申港镇撤镇建街道,撤销石庄办事处,成立临港新城新材料产业园。全面完成市、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调整,稳步推进第一批10个单位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试点,启动行政、事业单位公有资产管理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完成华士国际等3所公有民办学校转制,成立市文广新局和文化艺术集团。积极推进“三大合作”组织建设,新建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15家,累计86家;新建土地股份合作社16家,累计达到88家;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0家,累计133家。

市场培育和建设  市场培育和建设力度加大。全市拥有各类市场92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29个,消费品市场63个。全年贸易市场成交总额1068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专业市场成交额868.14亿元,增长38.66%。有9家重点市场成交额超10亿元,其中江阴市金属材料市场、江阴长江港口物流园区交易中心和江阴景澄物流交易市场成交额超100亿元,市场发展和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和提高。

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升。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35.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92%,其中自营出口额87.91亿美元,增长36.61%。全市有132家企业出口超千万美元,其中21家企业出口超亿美元。三房巷集团进出口总额达14.69亿美元,成为我市进出口总额最大的企业。全年新批外资项目60个,其中超千万美元项目32个,新增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12.56亿美元;年内到位注册外资6.83亿美元,增长8.61%;全年新批服务业外资项目18个,新增服务业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2.85亿美元;年内服务业到位注册外资0.62亿美元。新增境外企业13家,年末累计在册127家。目前我市企业在境外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达24个。完成工程劳务营业额1.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67%。

旅游  旅游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旅游总收入84.60亿元,比上年增长9.71%;接待国内外旅游总人数650.89万人次,其中接待外国人16747人次,接待港、澳、台同胞2823人次;旅游景点接待游园人数1176万人次,增长17.30%。旅行社年内接待游客67.13万人次,增长18.61%。19家星级旅游涉外饭店(宾馆)实现营业收入4.31亿元,客房平均出租率为67.22%。

沿江开发  沿江开发加速推进。开发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科技城建设。全年完成业务总收入1185.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00%。其中工业产品销售收入700.74亿元,增长27.70%;实现财政收入34.79亿元,增长51.55%;年内新批进区项目150个,其中外资企业30个;新增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4.34亿美元,年内到位注册外资1.71亿美元。临港新城坚持“双轮驱动”、“港城联动”,保持了经济社会稳定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完成业务总收入1584.11亿元,比上年增长33.02%。其中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085.81亿元,增长29.24%;实现财政收入39.38亿元,增长25.54%;年内新批进区项目447个,其中外资企业27个;新增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6.02亿美元,年内到位注册外资2.60亿美元。靖江园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全年完成业务总收入182.01亿元,增长74.39%。其中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21.90亿元,增长125.43%;实现财政收入4.85亿元,比上年增长67.40%;年内新批进区企业48个,其中外资企业2个;新增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0.72亿美元,年内到位注册外资0.98亿美元。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进步成效显著。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66万人,比上年增长9.28%。全年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9个。其中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6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7个;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12个;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2个;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2个;省科技支撑计划5个;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个;省高新技术产品项目71个。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全年共组织实施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52项。年内申请专利2524项,授权981件。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高级技术创业服务中心1个,省级软件园1个。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350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70.3亿元,实现技术贸易成交额9.18亿元。

教育  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市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85047人,其中小学84892人,普通中学71614人,职业中学7480人,大中专20838人,特殊教育223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5349人。各类学校教职员工14527人,其中专任教师13464人。教育质量逐年提高,普通高中高考录取率95.5%,本科录取率65.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18%。各类创建成果显著,要塞中学和江阴二中分别创建成省三星级和二星级高中,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成为全省首批“四星级职业学校”,全市47所原实验小学、省示范初中全部转评为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有4所小学顺利通过了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的评估验收,3所幼儿园创建成为江苏省优质幼儿园。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我市初中、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达到省优标准的比例分别提高到100%、91%、90%。南菁高中新校区建设顺利推进,江阴高中新校区建设立项,要塞实验小学南校区和江阴市特殊教育中心校竣工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