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江阴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2 无锡市江阴市统计局

文化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2008年扎实开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申报工作,确定6处文保单位进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候选名单,一批文保单位修缮竣工。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调查文物点445处,新发现文物点257处。努力发展文化产业,建立规范有序的文化市场,建成“三创”载体20万平方米,引进软件和文化创意企业85家,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加快推进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益性文化设施达标率92.7%,城乡居民人均公共文化场馆面积0.42平方米,建成“农家书屋”232家,12个文化服务中心、229个村文化活动室达到无锡市级标准。 “幸福进万家  文化欢乐行”送文化下乡深入人心,直接受惠群众达80多万人次。艺术生产成果丰硕。14件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1件广播电视作品获得无锡市级以上奖项。全市拥有文化馆、文化服务中心20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公共藏书894万册。全市电视覆盖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98.90%,有线电视用户36.08万户。《江阴日报》全年出刊299期,出版报纸980万份。

卫生  卫生事业继续提高。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1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7所,实际开放床位4717张;年末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319人,其中医生3109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更加完善,参合人数75.2万人,参合率达到100%,住院补偿率达40%。完成了参合群众的免费健康体检,共免费体验52.8万人,体检率达96%。全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环境卫生面貌不断改善,新创国家卫生镇1个,累计达9个;新创省卫生村22个,累计达197个。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77.54岁。市人民医院新病房大楼进展顺利,市红十字血站投入运行。

体育  幸福江阴与奥运同行成效显著。全年举办市级体育比赛和系列活动35次,承办国际比赛2次,国家级比赛6次,省级比赛4次。年内获省级以上金牌14枚。原江阴籍小将陆春龙夺得北京奥运会男子蹦床金牌,二中女足队员翁新芝、翁晓洁入选国家队获得奥运会第五名,吴仁宝等5人当选北京奥运会火炬手,毛二度等2人当选北京残奥会火炬手。全年输送省优秀运动队2名、省体校3名、无锡市体校19名。加快推进镇村“四个一工程”建设,全年完成430万元的体育器材配送下乡,安装健身器材180套、篮球架40副、乒乓球台120张。全年完成体彩销售1.82亿元,在全省县级市中继续名列第一。

四、人民生活

人口  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20万人,比上年增长0.19%。全市人口出生率7.14%。,比上年下降0.04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67%。,比上年提高0.0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0.47%。,比上年下降0.07个千分点。全面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政策,全市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9.47%,节育措施落实率为99.36%。确定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19136人,发放奖励扶助金5092万元。

幸福江阴  幸福江阴扎实推进。2008年幸福江阴建设综合评价指标完成情况良好,百姓对自己的幸福感打出了高分。客观评价方面:监测的39个指标中,完成或超额完成时序进度的有37个。2008年客观指标为92.21分,比上年提高3.64分。主观评价方面:97.1%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满意,92.85%的人认为自己家庭收入能满足正常开支、生活比较富足,95.15%和94%的人分别对城市绿化和环境卫生感到满意,98.8%的人认为自己身体健康、心情舒畅,99.55%的人认为自己家庭和睦,邻里关系融洽,96.8%的人感到作为江阴人自豪与幸福。百姓对幸福感平均打分为86.82分。根据主客观评价情况,2008年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数为90.05分,比上年提高2.39分。

就业  城乡统筹就业加快推进。年末全市从业人员71.76万人,比上年增长2.15%,其中第一产业6.92万人,减少10.71%;第二产业41.6万人,增长2.06%;第三产业23.68万人,增长6.81%。年末城镇职工12.39万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3.48万人,城镇集体单位职工0.35万人,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8.56万人。年内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62万个,新增本地劳动力就业2.02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4%,农村调查失业率为3.16%。严格执行最低工资的规定,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月薪制实施率稳定在90%以上。

社会保障  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提升。年内新增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参保人数8.03万人,实际缴费人数34.24万人,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8.5%。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累计参保47.08万人。29.99万名历次被征地农民纳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参保12.40万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年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3900元和2880元,年内发放低保金3643万元。发放慈善救助金1140万元。发行福利彩票1.18亿元。

城乡居民生活  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全市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38171元,比上年增长16.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14元,增长13.04%;农民人均纯收入11975元,增长12.54%;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40993元,增长38.9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4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97%。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3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6.93平方米。

五、城乡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建设在市镇联动中取得新进展。完成四大片区规划研究、市域产业规划、空间管制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一批专项规划。城市骨架路网基本形成。徐霞客大道建成通车,完成澄杨路改造工程,芙蓉大道西段、长山大道南段和暨南大道一期按计划实施。片区开发有序推进,城市客厅天华轴线景观通道基本建成,体育中心二期主体封顶。徐霞客旅游文化博览园、赞园开园,澄江福地商旅、兴国公园配套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启动市民卡“一卡通”工程。全市完成拆迁259万平方米,建设拆迁安置房155.5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面积52.39平方公里。

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新、扩建和改造220千伏变电所8座、110千伏变电站13座。年末主变容量933万千伏安,比上年增加245.3万千伏安。全社会用电量183.3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1%。自来水日供水能力90万立方米,全年售水量21023万立方米。城乡公交协调发展。新增公交空调大巴100辆,拥有营运车辆470辆。营运线路总数达46条,总里程达436公里。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15%。加快农村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新建13个农村客运站和411个农村公交候车亭,自然镇村公交覆盖率达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