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江阴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2 无锡市江阴市统计局

江阴市统计局

2008年3月10日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幸福江阴的目标任务,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数量同步提高,经济与社会统筹发展,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注①]。

一、经济发展

综合实力 经济持续稳健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0亿元,比上年增长17.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00亿元,增长4.60%;第二产业增加值749.55亿元,增长17.80%;第三产业增加值422.45亿元,增长18.70%[注②]。全市户籍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9490元,比上年增长20.82%,按当年汇率折算达13620美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为1.51:62.99:35.50;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创历年新高。全年财政收入190.53亿元,比上年增长36.0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2.33亿元,增长36.13%,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01%,比上年提高1.73个百分点。我市在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名列第一,实现五连冠,建成了“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农林牧渔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34亿元,比上年增长7.15%,其中农业产值12.54亿元,林业产值1.54亿元,畜牧业产值12.90亿元,渔业产值5.30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06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20.85万吨,其中夏粮5.17万吨,秋粮15.68万吨;粮食平均亩产411.16公斤,其中小麦亩产284.00公斤,水稻亩产521.20公斤。全年生猪出栏43.20万头,家禽出栏1480万只,奶牛存栏8134头,牛奶产量3.38万吨,肉类总产量5.43万吨,水产品产量2.32万吨,蔬菜、禽蛋、特种养殖等其他农副产品均比上年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全市“三资”投入农业8.58亿元,累计达31.82亿元。新增阳光休闲观光中心、升泰国际加茂园等重点建设项目16个,完成投资5亿多元。年内有4个农产品获绿色食品证书。扶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年财政预算内安排各类惠民支农资金9.5亿元,年内发放种粮直接补贴567.24万元,农资综合补贴1378.97万元,母猪补贴56.72万元,机动渔船柴油补贴20万元。建成5个特色专业镇、100多个特色专业村、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5个面积超千亩或产值超2000万元的种养生产基地,全市高效农业面积达25.70万亩,农业规模化经营比例达65.8%。城乡“菜篮子”工程建设继续加强,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2.87万亩。全年农业机械化投入3949万元,新增高性能插秧机465台,更新大中型拖拉机56台、耕整机126台。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7.50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1312台、联合收割机605台。全市机插秧面积24.10万亩,机插率80.38%。全年水利建设总投入2.10亿元,完成各类土石方600万立方米,疏浚河道191条,加高加固圩堤19.5公里,改造防洪三闸15座、排涝站26座,改造农村桥梁100座,新建改建灌溉泵站60座,新建翻建地下渠道52公里,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工业 效益增速继续快于产销增速。全市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724.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12%;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627.52亿元,增长22.82%;实现工业利税316.56亿元,增长28.64%;实现工业利润226.34亿元,增长29.54%。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2.71%,比上年提高14.50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81%,比上年上升0.16个百分点。全年工业用电量166.2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29%。年末全市工业固定资产原值1259.6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5.34亿元,增长20.62%。规模工业优势突出,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291.80亿元,比上年增长22.34%,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为88.38%,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257.99亿元,增长21.64%,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为89.81%,比上年提高1.51个百分点。华西村营业收入450亿元,阳光集团、三房巷集团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海澜集团、兴澄特钢公司、澄星实业集团、法尔胜集团、新长江实业集团、双良集团、西城钢铁有限公司营业收入超100亿元,1家企业超50亿元,9家企业超30亿元,10家企业超20亿元,13家企业超10亿元。38家工业企业利税总额超亿元,其中超20亿元2家,超10亿元的5家。10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全市工业百强企业全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454.62亿元,实现利税245.48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总量的67.67%和77.55%,年内新增中国名牌产品3只,全市参与国际、国内行业标准制定的企业增加到86家,工业企业在调优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贡献份额继续扩大。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4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9.50%[注③],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36%,比上年提高1.59个百分点。年末私营企业1.57万户,个体工商户4.13万户。民营经济年末注册资金610.2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77%,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金470.13亿元,增长18.39%。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214.09亿元,比上年下降3.1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57.50%。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06.52亿元,比上年增长22.57%,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为67.30%。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2.78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1.62%。实现税收64.34亿元,比上年增长27.68%,占税收总收入的41.80%。通过完善政策、加强扶持、优化环境,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调整优化。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72.15亿元,比上年增长8.07%,其中城镇投资95.16亿元,农村投资212.52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64.47亿元。总投资中工业投入242.22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占全社会投资额的比重为65.09%。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38只工业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额78.03亿元,40只非工业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额48亿元。

建筑业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业资质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5.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8%;全年建筑业资质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1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56.39万平方米。年内创省级优质工程3项,创无锡市级优质工程4项。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增长迅速。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64.46亿元,比上年增长56.46%。年内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426.7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0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9.89万平方米,减少47.6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09.15万平方米,其中现房销售面积40.89万平方米,期房销售面积68.26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