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江阴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2 无锡市江阴市统计局

文化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盛世欢歌·幸福江阴”巡游活动,集中展示了幸福江阴的建设成果。“幸福进万家 文化欢乐行”主题文化活动共送戏下乡135场,送展135次,送影3168场,送书14.85万册。举办了2007中国江阴刘天华民族音乐节、长三角地区江南丝竹展演、“紫荆澄韵”香港中乐乐园访澄音乐会、市第十一届读书节、江阴市春节联欢晚会、江阴市新年音乐会、江阴市纪念建军80周年大会暨歌咏比赛,积极创建“全国文化艺术之乡(民乐之乡)”。对全市230个非遗项目进行普查,21项被列为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58项被公布为江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江阴市名人馆建成开放,200余位江阴名人入选。全市拥有文化馆、文化服务中心20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公共藏书890万册。全市电视覆盖率100%,有线电视数字整体转换工程于年内全面完成,有线电视用户35.25万户。《江阴日报》全年出刊303期,出版报纸1190万份。

卫生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1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7所,实际开放床位4703张;年末卫生技术人员5911人,其中医生3079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更加完善,参合人数82.1万人,参合率达到100%,住院补偿率达39%。全面完成了对全市参加“新农合”群众的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家庭健康档案32.83万户。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社区卫生服务内涵质量显著提升。新增国家卫生镇1个,省卫生村25个,农村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市中医院门急诊大楼、长泾中心卫生院、璜土卫生院落成投用,市红十字血站和长山、山观卫生院建设工程成功封顶,群众就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体育 体育事业取得新进步。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系列活动,先后举办市级群众体育比赛和活动22项次,镇、村比赛活动300多项次,直接参与者达10万人次。年内获得全国金牌4枚、银牌3枚、铜牌5枚、省级金牌29枚,二中女足荣获第二十届世界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冠军。向上输送省优秀运动员3名、省体校4名、无锡市体校77名。全面完成“村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体育健身设施在全市行政村的覆盖率100%。全年完成销售体育彩票1.32亿元,同比增长31%,成为全省首个体彩销售亿元县。市体育中心二期体育场年内正式动工建设。被省体育局命名为“江苏省首批体育强市”。

四、人民生活

人口 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19.77万人,比上年增长0.27%。全市人口出生率7.18%。,比上年提高0.40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64%。,比上年提高0.1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0.54%。,比上年提高0.26个千分点。全面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政策,全市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9.27%,节育措施落实率为99.73%。确定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4573人,发放奖励金274.38万元。

幸福江阴 2007年幸福江阴扎实推进。检测结果显示,2007年幸福江阴建设综合评价指标完成情况良好:95.6%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满意,92.7%的人认为自己家庭收入能满足正常开支、生活比较富足,90%左右的人对绿化、空气质量、水源水质等生态环境感到满意,98.6%的人认为自己身体健康、心情舒畅,99.5%的人认为自己家庭和睦,邻里关系融洽,97.8%的人感到作为江阴人自豪与幸福。百姓对幸福感平均打分为86.29分。

就业 城乡统筹就业加快推进。年末全市从业人员70.25万人,比上年增长1.69%,其中第一产业7.75万人,减少5.37%;第二产业40.33万人,增长1.87%;第三产业22.17万人,增长4.08%。年末城镇职工11.96万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4.33万人,城镇集体单位职工0.40万人,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7.23万人。年内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78万个,新增本地劳动力就业2.62万人,其中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1.41万人。城市社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率达到91.50%。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7%,农村调查失业率为3.48%。年内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由750元/月提高到850元/月。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月薪制实施率稳定在90%以上。

社会保障 全面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年内新增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参保人数10.2万人,累计参保29.8万人,综合参保率达98.70%。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累计参保42.02万人。历次被征地农民参保人数累计为26.81万人。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参保12.46万人,农村居民最低年生活保障标准从2160元调整为2400元,年内发放低保金2707万元。发放慈善救助金10923元。发行福利彩票9478万元。

城乡居民生活 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全市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32805元,比上年增长18.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13元,增长12.96%;农民人均纯收入10641元,增长13.07%;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9504元,增长3.80%。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2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1%。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3.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6.8平方米。

五、城乡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年内完成中心城区四大城市组团分区规划及控制的编制,落实重大基础设施规划与专业规划、村镇规划的全覆盖。敔山湾地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拆迁和拆迁安置房工程进展顺利,环湖路、淀山湖已开工建设。城市客厅建设稳步推进。年内芙蓉大道东段、朝阳路、贵宾路建成通车。完成花园、黄山湖、大桥一村3座垃圾中转站改造;垃圾发电厂建成并进入试运行,全市垃圾收运体系全面高效运作。全市完成拆迁290万平方米,其中城区完成100万平方米。10万平方米主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用地进入拆迁阶段;50万平方米老小区改造和1万平方米“平改坡”工程全部完成。城市建成区面积51.52平方公里。

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新建220千伏变电所2座、110千伏变电所4座。年末主变容量687.70万千伏安,比上年增加53万千伏安。全社会用电量180.2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54%。自来水日供水能力70万立方米,全年售水量20025万立方米。新增公交线路161公里,增设站点173个;新增100辆空调大巴,城市公交已拥有公交车382标台,拥有营运主线路28条,区间线路9条,出行分担率提高12%。开通镇村公交线路57条,投放车辆89辆,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交,自然村公交通达率达65%。城乡公交一体化有序推进,实现了城乡客运与镇村公交的无缝对接。

环境保护和治理 环保工作得到强化。通过“国家生态市”复查,建成省级生态村55个,江苏省绿色社区2个、无锡市绿色社区6个,国家级绿色学校2所、江苏省绿色学校6所、无锡市绿色学校11所、江阴市绿色学校33所,江苏省绿色宾馆2家、无锡市绿色宾馆2家。废水达标排放率84.1%以上。建成38个万吨级综合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46万吨;年内新铺排污管道316公里,削减排污口174个。大气环境质量逐年提高,空气优良率74.8%。全年COD排放量削减8394.7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3.15万吨。关停216个污染严重、难以治理的企业、项目。城区环境噪声控制在57分贝以下,主要道路交通噪声控制在73.2分贝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