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江阴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2 无锡市江阴市统计局

江阴市统计局

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幸福江阴”建设目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继续保持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富民保障深入实施,生态环境继续改善,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和谐社会、“幸福江阴”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注①]

一、经济发展

综合实力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0亿元,比上年增长22.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00亿元,增长5.70%;第二产业增加值620.50亿元,增长22.30%;第三产业增加值342.50亿元,增长24.80%,[注②]全市户籍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2329元,比上年增长23.49%,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为1.73:63.32:34.95。全年财政收入140.01亿元,比上年增长29.1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0.48亿元,增长25.00%,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29%。我市在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排名中名列第一,实现四连冠;被评为“中国最佳经济活力魅力城市”。

农林牧渔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98亿元,比上年增长6.01%,其中农业产值11.88亿元,林业产值0.96亿元,畜牧业产值12.02亿元,渔业产值5.07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05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22.89万吨,其中夏粮4.66万吨,秋粮18.23万吨;粮食平均亩产432.62公斤,其中小麦亩产268.42公斤,水稻亩产552.52公斤。全年生猪出栏45.50万头,家禽出栏1240万只,奶牛存栏7553头,牛奶产量3.27万吨,肉类总产量5.07万吨,水产品产量2.29万吨,其他农副产品如蔬菜、禽蛋、特种养殖等均比上年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全市“三资”投入农业6.37亿元。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万亩。年内有8个农产品获绿色食品证书。扶农政策全面落实,年内发放种粮直接补贴1312万元、良种补贴127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776万元。建成4个特色专业镇、100多个特色专业村、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5个面积超千亩或产值超千万元的种养生产基地,全市高效农业面积达25万亩,农业规模化经营比例达59%。年内完成造林绿化面积4.92万亩,全市年末森林覆盖率21.2%。城乡“菜蓝子”工程建设继续加强,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2.84万亩。全年农业机械化投入3198万元,新增高性能插秧机407台,更新拖拉机85台、耕整机92台。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2.12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1501台、联合收割机844台。全市机插秧面积12.2万亩,机插率37%。全年水利建设总投入1.22亿元,完成各类土石方670万立方米,疏浚河道127条,加高加固圩堤12.5公里,改造防洪三闸6座、排涝站26座,改造农村桥梁86座,新建改建灌溉泵站79座,新建翻建地下渠道71公里。

工业

全市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025.05亿元,比上年增长25.02%;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953.52亿元,增长26.65%;实现工业利税246.09亿元,增长28.94%;实现工业利润174.73亿元,增长34.87%。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8.21%,比上年提高8.52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65%,比上年上升0.18个百分点。全年工业用电量140.5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5.15%。年末全市工业固定资产原值1044.3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6.41亿元,增长27.68%。规模工业优势突出,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640.98亿元,比上年增长22.02%,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为87.3%;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606.75亿元,增长22.30%,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为88.3%。华西村营业收入突破400亿元,阳光集团、三房巷集团营业收入近200亿元,海澜集团、兴澄特钢公司、澄星实业集团、法尔胜集团、新长江实业集团营业收入超100亿元,3家企业超50亿元,3家企业超30亿元,11家企业超20亿元,15家企业超10亿元。34家工业企业利税总额超亿元,其中超10亿元的2家,超8亿元的4家,超6亿元的2家,4~6亿元6家,2~4亿元8家,1~2亿元12家。28家企业入围全国大型工业企业。全市工业百强企业全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966.16亿元,实现利税180.20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总量的66.57%和73.23%。年内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中国名牌产品4只、出口免验企业1家,“阳光”品牌成为江苏省首个中国世界名牌。

私个经济

全年私个经济实现增加值420.42亿元,比上年增长22.80%,[注③]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90%,比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年末私营企业1.48万家,个体工商户3.22万户。私个经济年末注册资金411.2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6.44%,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金397.09亿元,增长27.87%。私个经济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133.90亿元,比上年下降3.1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38.88%。私个经济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82.00亿元,比上年增长33.61%,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为55.60%。私个经济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9.22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69.18%。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44.35亿元,比上年增长3.85%,其中城镇投资103.10亿元,农村投资200.05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41.20亿元。总投资中工业投入235.83亿元,比上年增长0.27%,占全社会投资额的比重为68.49%。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40只工业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额80.2亿元,40只非工业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额35.2亿元。

建筑业

全市建筑业资质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8.45亿元,比上年减少1.72%;全年建筑业资质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3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48.75万平方米。年内创省级优质工程3项,创无锡市级优质工程8项。

房地产业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4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64%。年内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409.6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2.1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47.50万平方米,减少34.2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94.66万平方米,其中现房销售面积44.47万平方米,期房销售面积50.19万平方米;商品房空置面积20.51万平方米。

金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