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江阴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2 无锡市江阴市统计局

教育

全市各类学校在校学生202481人,其中小学87485人、普通中学80600人、职业中学12978人、大中专21161人、特殊教育25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3108人;各类学校教职员工16100人,其中专任教师14075人。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普通高中高考录取率86.5%,其中本科录取率53.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01%。教育资源整合加快,撤并农村中小学及办学点22个,启动南菁中学新校区前期建设,基本完成职业技术学院和培尔学院的整合;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建立教育发展资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每年250元和210元,从2006年下半年起免收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杂费,取消幼儿园入园赞助费。年末所有镇级初中建成省示范初中或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23所小学建成省实验小学或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29所幼儿园建成示范性实验幼儿园。特色学校建设进一步深化,江阴二中被国家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称号,全市有27所中小学被命名为“江阴市AAA级特色学校”。年内全市教育基建投入近2亿元,竣工项目27个。

文化

成功举办2006年江阴春节联欢晚会、江阴市慈善晚会、市第十届读书节、“拥抱文明──走进新农村”群众文艺会演等大型文化活动。举行了“幸福进万家•文化欢乐行”启动仪式,把一台演出、一个展览、一批电影、一批好书免费送进农村。在江苏省第七届“五星工程奖”比赛中,我市获6金4银;大型锡剧《霞客行》在江苏省第七届锡剧节上获得11个奖项。全市拥有文化馆、文化服务中心20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公共藏书880万册。全市电视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30.18万户;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进展顺利,数字电视用户16.77万户;《江阴日报》全年出刊352期,出版报纸1216万份。

卫生

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7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6所,开放床位4383张;年末卫生技术人员5646人,其中医生2989人。建成3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启动“幸福江阴•免费健康体检”行动,免费体检53.5万人,建成家庭健康档案29.33万份。大力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实现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

体育

全年组织开展市级体育比赛13项23次;举办群众体育比赛300余项,5万余人次参与。全面推进“村村全民健身工程”,年内有174个行政村建成篮球场等公共体育设施;新增60个全民健身点,累计建成全民健身工程(点)286个。竞技体育全年获省以上金牌22.25枚,在十六届省运会上,我市运动员以金牌18.25枚、总分437.5分的成绩跻身全省县(市、区)奖牌和总分前十强,并获输送(贡献)奖第五名。举重运动员张志成在环太平洋举重锦标赛上获105公斤级挺举、抓举和总成绩3枚金牌;江阴籍国家队蹦床运动员陆春龙和国家队女足运动员翁新芝在多哈亚运动会上分别获银牌、铜牌。发行体育彩票9830万元。体育中心体育场启动建设。我市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

四、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19.45万人,比上年增长0.70%。全市人口出生率6.78‰,比上年下降0.83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50‰,比上年下降0.2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0.28‰,比上年下降0.61个千分点。全面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政策,全市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9.60%,节育措施落实率为99.76%。我市被评为江苏省“十五”期间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市。

就业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69.08万人,比上年增长1.90%,其中第一产业8.19万人,减少8.08%;第二产业39.59万人,增长2.17%;第三产业21.30万人,增长5.81%。年末城镇职工10.65万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4.65万人,城镇集体单位职工0.75万人,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5.25万人。年内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35万个,新增本地劳动力就业2.75万人,其中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1.65万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实行率达85%以上,最低月工资标准提高到75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2.85%,失业保险覆盖率98.20%。

社会保障

年内新增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参保人数8.9万人,累计参保23.02万人,参保率98.20%。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累计参保32.48万人,参保率98.50%。17274名失地农民被纳入历次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历次被征地农民参保人数累计为25.9万人,当年发放保障金3.9亿元。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参保12.3万人,当年发放保障金1.2亿元,参保率82.4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1.7万人,参保率100%。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年生活保障水平分别为3600元和2160元,年内发放低保金2301万元。发放慈善救助金603万元。发行福利彩票6952万元。

城乡居民生活

全市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27757元,比上年增长15.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02元,增长15.45%;农民人均纯收入9411元,增长10.21%;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8423元,增长14.3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1%。注[⑤]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5.4平方米。

五、城乡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城乡规划全覆盖工作有序推进,《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江阴市农村规划》获得批准,深化完善敔山湾地区、“城市客厅”、城乡绿化、城市亮化和城市水系整治等重要规划。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长山大道云亭段、西外环路等全面竣工,芙蓉大道东段、霞客大道、城东调水工程等加快推进,澄江路、大桥路、黄山路和人民东路亮化工程顺利完成,13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交付使用,老小区和背街小巷整治取得成效。全市完成拆迁280万平方米,其中城区完成拆迁140万平方米。“城市客厅”建设全面展开,沃尔玛购物广场等项目奠基开工;敔山湾开发完成拆迁40万平方米,45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开工建设;南门地区改造积极推进,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完成申报,“澄江福地”改造正式启动。城市建成区面积50.81平方公里。

公用事业

全年新(扩)建220千伏变电所3座、110千伏变电所8座。年末主变容量584.70万千伏安,比上年增加36.37万千伏安。全社会用电量153.3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3.99%。自来水日供水能力70万立方米,全年售水量18460万立方米。新辟城市公交线路2条,新增公交车50辆,日发1772个公交班次,建成小区全部通公交。开通镇村公交线路55条,投放车辆86辆,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交,自然村公交通达率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