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江阴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2 无锡市江阴市统计局

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867.43亿元、贷款余额762.1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33.83亿元和148.08亿元,继续保持存差格局,运行秩序更趋稳定。年内银行现金净投放13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7.37%。全年保险业务收入16.73亿元,比上年增长8.20%;保险业务支出7.84亿元,增长58.91%。年内全市证券交易量558.66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倍。

国内贸易业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6.25%,其中城区122.71亿元,增长18.36%;农村78.54亿元,增长13.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177.62亿元,增长15.43%;餐饮业20.29亿元,增长22.70%;住宿业0.79亿元,增长68.25%;其他行业2.55亿元,增长14.34%。年内麦德隆超市、新生活家居广场等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竣工投运。全年实现物流业增加值156.53亿元,比上年增长24.72%。[注④]全市四个重点物流园区年内完成销售收入304.63亿元,比上年增长21.45%;上交税金2.65亿元,增长29.39%。

邮电通信业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15.32亿元,比上年增长8.94%。年末全市电话交换设备总容量99.73万门,拥有固定电话(包括移动式固定电话)用户86.10万户,比上年增长6.70%。年末在网移动电话用户108.42万户,比上年净增18.29万户。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10.12万户,其中宽带网用户9.99万户。

交通运输业

全年完成客运总量8333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76763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7.22%和5.03%;完成货运总量6629万吨、货运周转量272465万吨公里,均增长10.17%。新港区建设全面推进,以完成188平方公里临港新城规划和年实现10万标箱为目标的“500天行动计划”提前完成,年内5个万吨级泊位建成投运。全年完成港口吞吐量5739万吨,比上年增长34.15%,其中外贸运量888万吨,增长36.41%。完成集装箱运量12.55万标箱,比上年增长158.15%。到港外贸船舶1565艘次,比上年增长10.84%。全市年末拥有各类汽车8.23万辆,比上年增长22.64%,其中私人自备车5.06万辆,增长33.83%,私人自备车占全市汽车总数的比重为61.48%。

二、改革开放

体制改革

年内确定的七项重点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完成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32家,清理、归并行业协会、学会150家。上市公司全面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瀚宇博德在香港上市,凯诺科技成功发行可转债,全市年末上市公司达19家,累计募集资金近100亿。农村撤并行政村40个,新建村组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18家、土地股份合作社17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2家。

市场培育和建设

全市拥有各类市场87个,其中生产要素市场1个,生产资料市场29个,消费品市场57个。全年贸易市场成交总额567.77亿元,比上年增长28.68%,其中专业市场成交额470.09亿元,增长28.07%。有8家重点市场成交额超10亿元,其中江阴市金属材料市场、江阴长江港口物流园区交易中心和江阴景澄物流交易市场成交额超100亿元。

对外经济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84.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47%,其中自营出口额45.71亿美元,增长43.30%。全市有85家企业出口超千万美元,其中出口超亿美元企业9家,三房巷集团进出口总额达14.92亿美元,成为我市首家进出口总额突破10亿美元的企业。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84个,新增协议注册外资19.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58%;年内到位注册外资5.21亿美元,增长24.61%;新批超千万美元项目82个,其中超亿美元项目4个。全年新批服务业外资项目25个,新增协议注册外资3.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33%;年内服务业到位注册外资0.89亿美元。新增境外企业8家,年末累计在册100家;完成工程劳务营业额1.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02%。目前我市企业在境外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达20个。

旅游

成功举办了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学政文化旅游区和滨江要塞旅游度假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全年完成旅游总收入62.65亿元,比上年增长28.67%;接待国内外旅游总人数463.71万人次,其中接待外国人17668人次,接待港、澳、台同胞3757人次;旅游景点接待游园人数845.88万人次,增长20.01%。旅行社年内接待游客54.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69%;组团旅游人数44.05万人次,增长2.86%,其中华西旅行社全年接待游客42.55万人次,增长19.66%,占全市接待游客人数的77.73%。19家星级旅游涉外饭店(宾馆)实现营业收入4.13亿元,比上年增长8.34%;客房平均出租率为57.5%。

沿江开发

开发区加大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招商力度,比利时贝卡尔特亚太区研发中心等3家外资研发机构落户园区。全年完成业务总收入718.0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6%,其中工业产品销售收入442.77亿元,增长26.71%;实现财政收入16.10亿元,增长34.39%;年内新批进区项目116个,其中外资企业26个;新增协议注册外资5.04亿美元,年内到位注册外资1.34亿美元。临港新城被批准为省级临港经济开发区,全年完成业务总收入869.45亿元,比上年增长35.13%,其中工业产品销售收入606.91亿元,增长29.46%;实现财政收入20.04亿元,增长30.84%;年内新批进区项目358个,其中外资企业64个;新增协议注册外资10.21亿美元,年内到位注册外资2.08亿美元。靖江园区沿江一级公路全线通车,区内“四路三桥”工程竣工投用,一批项目开始投产见效。全年完成业务总收入57.51亿元,其中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2.49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34亿元,比上年增长32.83%;年内新批进区企业65个,其中外资企业11个;新增协议注册外资1.54亿美元,年内到位注册外资0.50亿美元。

工业集中区建设

全市各镇工业集中区进区项目708个,完成投资195亿元。区内企业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984亿元,实现利税150亿元,分别占乡镇工业总量的79.65%和80.94%。

三、社会事业

科技

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98万人,比上年增长18.53%。全年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70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18项、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9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5项。新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累计22家;新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累计115家;新批省双密集型企业2家,累计14家;新增省民营科技企业17家,累计156家;新批省高新技术产品68只,累计573只。申请专利1594件,获得授权770件。全年实现新技术产业总产值990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0亿元,实现技术贸易成交额9.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