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江阴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江阴市统计局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市和“两个率先”目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团结奋进,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继续保持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城市建设不断加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和全年目标任务。[注①] 一、经济发展 综合实力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87.97亿元,比上年增长18.51%。[注②]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6亿元,增长5.60%;第二产业增加值500.27亿元,增长17.85%;第三产业增加值270.44亿元,增长19.85%。[注③]全市户籍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6668元,比上年增长15.71%。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为2.19:63.49:34.32。[注④]全年财政收入108.3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8.38亿元,增长18.10%。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3.75%。我市在’2005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排名中蝉联第三;在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名列第一,实现三连冠;在首届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评比中名列十佳首位。 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11亿元,比上年增长5.41%。其中农业产值11.14亿元,林业产值0.68亿元,畜牧业产值12.08亿元,渔业产值4.35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2.86亿元。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24.94万吨,其中夏粮4.84万吨,秋粮20.10万吨。粮食平均亩产410.87公斤,其中小麦亩产253.9公斤,水稻亩产516.4公斤。多种经营稳步增长。全年生猪出栏48.20万头,家禽出栏1480万只,奶牛存栏7164头,牛奶产量2.98万吨,肉类总产量5.71万吨,水产品产量2.34万吨,其他农副产品如蔬菜、禽蛋、特种养殖等均比上年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全市“三资”投入农业4.95亿元。扶农政策全面落实。全市共免征农业税、农林特产税1160多万元,发放种粮直接补贴755万元、良种补贴108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394万元。农业生产结构继续优化。年内有13家企业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新增生产面积5.67万亩,累计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总面积达12.77万亩;有12家企业的25个农产品获中国绿色食品证书,新增绿色食品生产面积21.86万亩。全面实施以“新八路绿化工程”和封山育林为重点的绿色江阴建设,年内完成绿化面积3.76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0.2%。城乡“菜蓝子”工程建设继续加强。全市共有蔬菜面积14.04万亩,比上年增长10.46%。农业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5.72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1665台、联合收割机930台,综合机械化程度为90.8%。水利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水利建设总投入1.5亿元,完成各类土石方613万立方米,疏浚河道96条,清洁“家河”1157条,调引长江水21.5亿立方米,完成青阳塘头桥圩堤整治工程和锡澄运河抢险工程。年内加高加固圩堤13公里,改建圩口闸站8座,新建翻建地下渠道57公里,新建改建灌溉泵站55座,建成农村桥梁86座。 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市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419.71亿元,比上年增长27.55%;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332.04亿元,增长27.94%;实现工业利税190.86亿元,增长19.42%;实现工业利润129.55亿元,增长20.86%。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0.47%,比上年提高9.78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47%,比上年上升0.29个百分点。全年工业用电量112.3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12%。年末全市工业固定资产原值817.9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2.61亿元,增长24.81%。规模工业优势突出。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141.14亿元,比上年增长27.31%,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为88.5%;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098.86亿元,增长29.00%,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为90%。华西村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三房巷集团、阳光集团、兴澄特钢公司、海澜集团、澄星实业集团营业收入超100亿元,5家企业超50亿元,4家企业超30亿元,4家企业超20亿元,14家企业超10亿元。28家工业企业利税总额超亿元,其中超10亿元的1家,超9亿元的1家,超6亿元的6家,4-6亿元2家,2-4亿元7家,1-2亿元11家。23家企业入围全国大型工业企业,其中15家企业进入全国大型工业企业1000强。全市88家重点工业企业全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615.5亿元,实现利税133.5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总量的69.3%和69.9%。 私个经济 私个经济快速发展。全年私个经济实现增加值335.86亿元,比上年增长28.95%,[注⑤]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60%,比上年提高4.06个百分点。年末私营企业1.33万家,个体工商户3.22万户。私个经济年末注册资金325.2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56%,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金310.53亿元,增长29.53%。私个经济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138.29亿元,比上年增长24.1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41.71%。私个经济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58.92亿元,比上年增长35.52%,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为52.03%。私个经济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4.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49%,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48.78%。[注⑥]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继续增加。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3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0%,其中城镇投资104.90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37.24亿元,农村投资189.44亿元。总投资中工业投入23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7%,占全社会投资额的比重为70.93%。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37只工业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额75.15亿元,20只非工业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额18.5亿元。 建筑业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53.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5.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48.2万平方米,增加25.2万平方米。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年内创省级优质工程2项,创无锡市级优质工程5项。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稳中有增。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3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04%。年内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324.6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6.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55.83万平方米,增加5.53万平方米;销售面积74.60万平方米,减少21.84万平方米;预售面积44.84万平方米,增加31.04万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