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江阴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2 无锡市江阴市统计局

教育

教育事业全力推进。全市各类学校在校学生209248人,其中小学89090人、普通中学87591人、职业中学12873人、大中专19405人、特殊教育289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2456人;各类教职员工16048人,其中专任教师13790人。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考录取率86.4%,本科录取率52.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3.16%,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为100%。优质教育发展迅速。教育投入增加,新创省星级高中1所、省示范初中11所、省实验小学1所、省示范幼儿园3所,撤并中小学19所。城中实验小学东校区建成投运。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类学校招生连续两年超万人,市交通职校整建制划归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文化

文化事业繁荣兴旺。成功举办江阴市首届春节文艺晚会、“拥抱文明”文艺会演等大型文化活动,歌曲《莲乡小曲》被列为江苏省10首优秀歌曲之一,小戏《0级干部》等4个作品获中国戏剧文学奖,标志性工程─天华文化中心竣工开放。全市拥有文化馆、文化服务中心20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公共藏书876万册。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工作进一步发展。全市电视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26.59万户;启动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数字电视用户4283户;《江阴日报》全年出刊350期,出版报纸1119万份。

卫生

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2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5所,开放床位4107张;年末卫生技术人员4660人,其中医生2377人。年内建成3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70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市公共卫生大楼建成启用,申港卫生院移址新建工程竣工,市人民医院新病房大楼、长泾中心卫生院移址新建工程相继启动。大力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实现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

体育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圆满承办全国十运会女子篮球和蹦床比赛,被评为十运会“最佳赛区”和“优秀赛区”。年内举办群众体育活动150余次,参与人数4万人;新建健身工程1个、健身点31个;全市建有有单项体育协会15个、镇体育协会12个。乒乓球、篮球、拨河等6项赛事被确立为市级赛事项目。竞技体育屡获佳绩,年内获省以上金牌12枚。我市举重运动员臧伟在亚洲青年锦标赛上夺冠,市二中女足代表中国出征在丹麦举行的世界中学生足球锦标赛,捧得亚军奖杯。发行体育彩票5056万元。我市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四、人民生活

人口

人口增长继续有效控制。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18.62万人,比上年增长0.72%。全市人口出生率7.26‰,比上年下降0.17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72‰,上升0.0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0.54‰,下降0.18个千分点。[注⑩]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全面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政策,全市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9.8%,节育措施落实率为99.73%。

就业

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年末全市从业人员67.79万人,比上年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9.11万人,减少0.44%;第二产业38.55万人,增长1.18%;第三产业20.13万人,增长3.02%。年末城镇职工9.86万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4.60万人,城镇集体单位职工0.77万人,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4.49万人。年末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4.11万人。年内新增本地劳动力就业1.96万人,其中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1.36万人。全面实行最低工资制度,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城镇登记失业率2.9%,失业保险覆盖率99.2%。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继续完善。年内新增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参保人数7.3万人,累计17.3万人,参保率99.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累计参保24.62万人,参保率99.2%。年内发放历次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金4.2亿元,参保人数22万人。农村住院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3.7万人,参保率100%。全面实施农民基本养老保险,11.6万名农村老年人每人每月领取养老金80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分别为3120元和2160元,年内发放低保金2159万元。发放慈善救助金444万元。发行福利彩票1935万元。

城乡居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增长。全市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23955元,比上年增长18.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13元,增长17.60%;农民人均纯收入8539元,增长11.29%;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4851元,增长16.3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3%。[注11]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1.3平方米。

五、城乡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城乡统筹建设进程加快。完成“一个中心、四个片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实现规划全覆盖。城市西组团建设加快,澄南大道、梅园路、文富路、五星桥等路桥建成通车,五星公园、永安绿苑相继投入使用,长山路、澄东大道开工建设。城区完成拆迁4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3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面积50.11平方公里。

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快速发展。江苏新桥阳光热电厂、阳光石庄热电厂、华西综合电厂建成投产。新(扩)建220千伏变电所3座、110千伏变电所4座。年末主变容量548.33万千伏安,比上年增加70万千伏安。全社会用电量123.6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1.25%。自来水日供水能力70万立方米,全年售水量17065万立方米。完成城东天然气管线工程建设,实现东西双线供气。新辟城市公交线路2条,新增公交车50辆,日发1492个公交班次,建成小区全部通公交。开通镇村公交线路46条,投放车辆78辆,基本实现村村通公交目标。

环境保护和治理

城乡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顺利通过创建全国生态市省级调研、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验收和省农业生态市验收,15个镇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调研,建成省级生态村31个、省绿色社区3家、无锡市绿色社区5家、省绿色学校3所、无锡市绿色学校6所、江阴市绿色学校29所、江阴市绿色宾馆1家、江阴市绿色企业45家。年内全市废水达标排放率82.8%以上,河道平均COD浓度比往年大幅度降低。全市已建成27个万吨级综合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33万吨;年内铺设排污管道199公里,削减排污口131个。大气环境质量达历史最好水平,API值小于100的天数为330天,空气优良率90.7%。关停30个污染严重、难以治理的企业和项目,责令109家企业限期治理污染。全市有11家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51家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审计,兴澄特钢、苏龙电厂等20家企业被列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点。城区环境噪声控制在55分贝以下,主要道路交通噪声控制在65分贝以下,声环境质量达到噪声功能区和生态市指标要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湿地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新建长江河流湿地、马镇河流湿地和低山生态公益林三大生态功能保护区,全市保护区面积占土地面积的15.65%。